.小学语文阅读题目分析与解题方法解题步骤:熟读全文,整体把握――仔细读题,弄清题意――确定区域,深入思考――答题准确,有理有据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2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基础知识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1.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2.反衬)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3.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9.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10.12.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其中文学体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散文。12.文章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一、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及常见的考题题型:..文章的写作顺序一、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地点变换的顺序。3、事情发展的顺序。1、时间先后顺序。2二、记叙文的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1)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生动性;(2)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3三、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3)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四、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2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作者情感(3)核心事件(4(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依据:3.2.结合所使用的修辞(字面义、内涵义)作者的情感1.文章标题的含义: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3.交代写作对象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2.交代主要内容文章标题的作用:1./暗示主旨6.揭示点明线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4.5.五、标点符号的作用1、——的作用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时间或声音的延续。2、⋯⋯的作用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④特定称谓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3、“”的作用①直接引用【词义】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六、特别要注意抓住富有表现力的关键性方法策略:把握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在语境中推测、确定其含义及作用---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理解其对表现作者情感的表达作用。“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结合语境分析结合内容分析语意的变化(主旨、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从修辞、语气、句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分析表达效果。3、⋯⋯意思是⋯⋯2、⋯⋯描写了(或刻画了)⋯⋯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XXXX例如:动词理解:生动表现了人(事)物情的作用。⋯⋯,起到了“××”或者:一词原指⋯,这里指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