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课程思考题1、环境监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分为哪几类?2、我国目前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分哪几类?3、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订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1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各是什么?13、简述环境监测发展趋势。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2、如何制订水污染监测方案?以河宽<50m的河流为例,说明如何布设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答:设三种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3分】对照断面设一个,设在河流进入城市和工业区以前的地方,避开各种废水,污水流入或回流区;控制断面数目视城市工业布局和排污口发布情况而定,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削减断面一个,一般设在城市和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河段上。【3分】河流监测断面采样垂线的布设,可依水面宽度,按下表规定设置。水面宽垂线数<50m一条(中泓垂线)50-100m二条(左右近岸明显水流处)100-1000m三条(左,中,右)>1500m至少要设置5条等距离采样垂线垂线上采样点的设置可根据水深按下表设置水深采样点数<5m一点(水面下0..3-0.5m处)5-10m二点(水面下0..3-0.5m,河床以上0..5m处)10-50m三点(水面下0..3-0.5m,1/2水深,河底以上0.5m处)>50m酌情增加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10、何谓真色和表色?水的色度通常指什么?怎么样根据水质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测定颜色方法?为什么?13、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17、试比较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仪器主要组成部分及测定对象的主要不同之处?20、怎样采集测定溶解氧的水样?说明电极法和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怎样消除干扰?28、简述水质监测分析方法选择原则。35、我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分为几类?每类各举三例,并说明各类在何处采样?1、下表所列数据为某水样BOD5测定结果,试计算每种稀释倍数水样的耗氧率和BOD5值。3、在用碘量法测定水中的溶解氧时,经过一系列的化学操作,使溶解氧转化为游离碘,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如果取100.0毫升水样,滴定时用去0.0250ml/L的Na2S2O3标准溶液4.20毫升,求水样中的DO含量。编号稀释倍数取水样体积NaS2O3标准浓度(mol/L)NaS2O3标液用量(mL)当天五天A501000.01259.164.33B401000.01259.123.10空白01000.01259.258.765、测定某水样的生化需氧量时,培养液为300mL,其中稀释水100mL。培养前、后的溶解氧含量分别为8.37mg/L和1.38mg/L。稀释水培养前、后的溶解氧含量分别为8.85mg/L和8.78mg/L。计算该水样的BOD5值。8、用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水中Cr(Ⅵ)的校准曲线为:若取5.0ml水样进行测定,测得吸光度值E为0.088,求该水样Cr(Ⅵ)的浓度。9、取50.0ml均匀环境水样,加50ml蒸馏水,用酸性高锰酸钾法测COD,消耗5.54ml高锰酸钾溶液。同时以100ml蒸馏水做空白滴定,消耗1.42ml高锰酸钾溶液。已知草酸钠标准浓度c(1/2Na2C2O4)=0.01mol/L,标定高锰酸钾溶液时,10.0ml高锰酸钾溶液需要上述草酸钠标准溶液10.86ml。问该环境水样的高锰酸盐指数是多少?Cr(Ⅵ)/μg00.200.501.002.004.006.008.0010.00E00.0100.0200.0440.0900.1830.2680.3510.44111、测定某水样中的BOD5,其测定结果列于下表,试计算水样中的BOD5值。第三章大气和废气1、直接采样法和富集采样法有什么区别,各适用什么情况?怎样提高溶液吸收法的富集效率?2、在环境监测中,标准气体有何作用?静态配气法和动态配气法的原理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3、简述甲醛缓冲溶液(或四氯汞盐)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SO2的原理?7、溶液吸收法中吸收液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编号稀释倍数取水样体积V水(mL)NaS2O3标液浓度M(mol/L)NaS2O3标液用量V(mL)当天五天水样301000.01508.003.30稀释水01000.01509.008.808、怎样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为提高准确度,应注意控制哪些因素?9、简述盐酸奈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NOX的原理,分析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14、大气监测布点必须依据监测项目并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及污染物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