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方案要求XX省现代农业园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XX县区2.3万亩标准化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桑园建设项目申报单位:XX县区农业局申报日期:2011年4月11日一、现代农业示范园基本情况(一)名称XX县区2.3万亩标准化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桑园建设(二)现代农业桑园发展情况2010年底,全县实有桑园面积10835.4亩(其中含去冬今春新栽桑园2415.4亩),全年桑园投产面积2320亩,占桑园总面积的27.6%。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6个乡镇栽桑,5个乡镇养蚕,47个村委会、311个村民小组、2337户栽桑,养蚕户349户,饲养蚕种1420张,产鲜茧51吨,分别与2009年同期相比,饲养蚕种减130张,减8.4%,产茧量增5.3吨,增11.6%,单张产茧35.9公斤。2007年引进XX县区良源茧丝绸有限公司带动全县的蚕桑产业发展,该企业已成为楚雄州农业龙头企业。(三)现代农业桑园经济发展情况实施优惠扶持专业村、重点户、丰产示范园、小蚕共育室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药俱,加大养蚕技术的指导、老桑园的低产改造和蚕桑生产的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桑蚕业稳步发展。2010年全县蚕桑产值产值148.2万元,比上年增50.7万元,增52%,单张产值1043.62元,综合平均价为29.06元,比全州平均价34.49元/公斤低3.43元,低10.6%,比去年增7.74元,户均收入达4246.26元。小蚕共育率达65.1%。全年蚕农养蚕收入均在1000元以上,1000—3000元的有76户,3000—5000元的有154户,5000—10000元的有94户,10000元以上的有25户。实现了全年蚕茧增产,均价创历史新高,产业增收。第1页共10页二、现代农业桑园的优势与特色(一)区域优势XX县区地处滇中高原中部,楚雄州南端,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水系与红河水系分水岭之南侧,东经101°03′~102°02′;北纬24°15′~24°55′之间,东邻XX市的易门、峨山;南与XX市的新平县接壤;西与思茅地区的镇沅、景东交界;北与XX县区相接,东北与XX县区相连。东西长94.7公里,国土总面积4045平方公里,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县,辖5镇3乡,共84个村(居)委会,1546个村民小组,2010年全县总人口有15.8万人,总户数为4.2万户,其中农业人口14.01万人,农村劳动力人口9.04万个,占农业人口的65﹪,人口自然增长率6.52‰。有彝、汉、白、苗、回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47万人,占48%。全县有耕地面积182750亩,其中:水田79688亩,占43﹪,旱地98405亩,占53﹪,人均占有耕地2.31亩。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高山头上豆类青,河谷地区栽种忙”的立体气候之称。森林覆盖率达84﹪,现有林地面积55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200多万立方米。年均相对湿度73﹪,无霜期275天。县人民政府驻地妥甸,海拔1964米,距离州府楚雄58公里。XX县区历史悠久,素有“绿海明珠、水能之乡、畜牧王国、虎笙乐园、滇中秘境”、“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之美誉。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5713.2万公斤,人均占有粮食308公斤。全县生产总值达13.4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13366万元,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83元和13732元。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自然条件较适宜发展现代农业,特别是蚕桑产业。发展蚕桑的有利条件:1、市场前景好。蚕桑是一项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对蚕茧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大;同时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对我们贫困地区来说又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加之国家为推进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第2页共10页也在不断加大对蚕桑的扶持力度,这些情况对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2、产业优势明显。我县劳动力成本较低,栽桑养蚕的比较效益好。通过几年的发展,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蚕桑生产成为部分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3、扶持政策好。我县的部分乡镇把蚕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特色产业进行扶持,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县委政府把蚕桑产业列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之一来培植,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加大了投资力度,因此蚕桑产业在当前和今后,必然是群众增收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