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世界企业家》讯:在整个企业界,特别是在管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国内民营企业,对绩效管理推行和实施的现状并不容乐观,试想一下,企业花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所建立的绩效考核系统,不但难于实现其经营目标,而最后还引起了企业内部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这对于本已经有些焦头烂额的企业,再去承认自己曾努力推动的绩效考核管理的失败,是一个让人不愿承认、也难以承受的残酷现实。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世界知名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面对激烈的竞争,企业除了加强自身的硬实力外.还必须提高自己的软实力,勤修内功,理顺经营流程,提高经营效率,不断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员工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各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学中提倡运用绩效管理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绩效管理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热门话题,是人力资源管理上不可缺少的工具。运用好可提高企业整体效率,创造最大效益,留住优秀人才;反之,则会打击员工士气,影响企业正常运作。面对竞争,很多根基薄弱的民营企业,都希望通过有效手段来迅速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但如何真正将绩效管理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并起到战略牵引的作用,也是让很多管理者头痛的问题。一、绩效管理概述(一)绩效管理的内涵绩效,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实现应在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是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以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达成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绩效管理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方法,指为达到某个目标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组织和使用,并实现顾客期望的过程。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通过建立“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面谈与反馈——绩效结果的应用”的管理循环,将以往偏重考核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为考核、反馈和发展员工工作绩效的系统模式。(二)绩效管理的影响因素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员工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我们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内部条件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改变内部条件的制约;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是主观因素。在影响绩效的四个因素中,只有激励效应是最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因素,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组织和员工会尽力争取内部资源的支持,同时组织和员工技能水平将会逐渐得到提高。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组织和员工争取内部条件的改善,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组织信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组织激励组织绩效组织目标激感励觉有公效平目标效价期望值绩效管理模型(三)绩效在民营企业中的重要性许多企业投入了较多的资源进行绩效考核的尝试,很多管理者认为公平的评价员工的贡献,为员工薪酬发放提供基础信息,激励业绩优秀的员工、督促业绩低下的员工是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当然上述观点并没有错误,但是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作用就是为薪酬发放提供依据这种认识还是片面的,绩效管理不仅能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而且促进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最终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一)绩效管理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绩效管理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组织和个人绩效目标为组织和个人指出了努力方向;管理者通过绩效辅导实施及时发现下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下属提供必要的工作辅导和资源支持,下属通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的改进,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绩效考核评价环节,对组织或个人的阶段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组织和个人对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