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方案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与范围XX县区位于XX省南部,东经103°41′29″—104°59′23″,北纬34°07′34″—34°45′45″之间,西北与临潭、卓尼、迭部三县相邻;东北和XX县区、武山接壤;东南与宕昌、XX县区毗邻,地处甘南高原东缘与陇中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接壤区,在甘肃地理单元上划归甘肃洮岷区。全县总面积3573.6km2。(2)地质、地貌XX县区在地质构造上属西秦岭地槽褶皱系的北秦岭海西褶皱带,经历了中生代的雁山运动隆起和新时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上升,方形成今日地貌格局。其岩性以上古生代的海陆交汇相互层的灰岩、砂岩、泥岩等为主,岷峨山、摩折梁及闾井乡下草地出露的花岗岩类,为印支运动的侵入岩,黄土层以洮河流域较为深厚。XX县区境内北秦岭山地横贯全县,构成山丘重叠沟脉纵横的地势,海拔在2040—3934m之间,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起伏较缓,东西狭长,最宽处120km,南北最窄处15km。境内山多川少,山地坡度在15--45°之间,若以狭义的陇南山地(即1洮河以东和渭河以南的西秦岭山地)作为划分依据,则有两个地貌区。西部洮河流域山原区。在班哈山以西多高山环绕,如达拉梁、木寨岭、岭罗山等,均系海拔3000m以上山地。其中达拉梁主峰海拔3872m,遮面崖上的通天柱为最高点,海拔3934m。地貌属高原形态,地表切割较小,相对高差在747—934m之间,山地上生长林木较多。洮河河谷沿岸宽而浅,上迭马以下是洮河切割形成的川台地,为优良的农耕地带。东部渭河、西汉水流域山地区。在吊沟梁班哈山一线以东的岷峨山、摩折梁均超过海拔3000m以上,马坞乡的油房庄海拔为2040m,为全县最低点,其余地区在海拔2200—3000m之间。第1页共12页本区气候高寒阴湿,山地阴坡分布森林,一些河谷和平坦开阔地,可种青稞、油籽、燕麦等及一些牧草耐寒作物,草场面积较大,且水草丰茂规划为全县发展畜牧业的主要地区。(3)气候XX县区属半湿润性大陆气候,其特点是高寒半湿润,垂直梯度及水平差异变化较大。据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XX县区年平均气温5.7℃,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为16.1℃,最冷的一月平均温为-6.9℃,历年极端最高平均气温28.8℃,极端最低平均气温-20℃。无霜期123天,早霜期10月17日,晚霜期5月1日。大部分海拔高地区的各项气温更低,无霜期更短,高山区则无绝对无霜期。只有洮河河谷的维新、堡子等地气温较高,无霜2期可达145天,海拔在2800m以上的地区,无霜期不足80天。年日照2229.6小时,平均日照为6.11小时,一般只有可照射时数的一半,太阳辐射总量为125.9千卡/cm2。由于海拔高,降水比较充足,年降水达596.5mm,东半部较西半部为多,雨季雨峰达316.3mm,七、八、九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3%,这三个月,阴雨过程强度大,是为灾害性天气。雹灾平均每年达17次,成灾11.5次,以六月、七月最频繁,夏秋收割的七、八月成灾严重。(4)土壤XX县区土壤包括13个土类,19个亚类,45个土属,54个土种。土壤类型多样,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土壤类型结构受水平地带性尤其受纬度地带性的深刻影响,具有明显的纬向水平分异。土壤分布情况是:西北部洮河流域有黑土、麻垆土、黄绵土等,西南部主要有亚高山草甸土、山地暗棕壤土、黑垆土等,东部主要有黑土、灰褐土、黑钙土、山地草甸土等。其中黑土占全县总面积的47.29%,为主要土壤,黑垆土占全县总面积的16.7%,山地暗棕壤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85%,黑钙土占全县总面积的3.45%,灰褐土占全县总面积的6.66%。这五类土壤的分布共计占全县总面积的77.95%。由于地表水土流失严重,肥沃土壤多被雨水冲刷,肥力下降,公顷产量低而不稳。第2页共12页(5)水文全县分两大流域,三个水系,共有大小二十二条河流。主3要河流有洮河、迭藏河、纳纳河、闾井河、湫山河、燕子河等。其中:黄河流域洮河水系的迭藏河发源于马烨林区,渭河水系的闾井河穿过马沿林区;长江流域西汉水系的燕子河横穿马沿林区。地表径流主要是大气降雨,占71.20%。其中迭藏河年均径流量在3.98万m3左右,径流模数8.56m3/s;闾井河河宽6—10m,总长54.8km,河床比降14.6%,年平均流量4.05m3/s;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