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1.1、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POPs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的英文简称,是结构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自然环境中又难以被降解的一类化学物质,它能够通过空气进行长距离传输迁移,并在远离排放点的地区沉降积累下来,在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中不断累积而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1.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有哪四个特性?POPs具备四种主要特性,由于这些特性使得POPs和其他的化学物质存在区别。这四种特性分别是: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蓄积性、毒性。持久性:持久性指POPs因结构稳定、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自然环境中很难被降解在环境介质中的长期存在。持久性使POPs在环境介质中转变为其它无毒或低毒性物质的时间通常需要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POPs的这种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将产生极大的危害。长距离迁移性:指POPs能够通过环境介质长距离传输,对远离排放点的地方造成影响,并在较冷的地方聚集起来的特性。例如,科学家在从来没有使用过POPs物质的南北极地区、高山地区和其他人烟稀少地区检测到POPs,并且这些地区的POPs浓度往往比正常环境中高数十倍上百倍之多,这正是长距离迁移性的作用。生物累积性:因POPs有不溶或者微溶于水,易溶于脂肪的特点,故而使其在野生动物和人体中有着相当数量的脂肪组织,因此POPs易在生物体内停留聚集,而且蓄积后难以排泄、代谢和分解,从而达到持续累积的效果。正是因为生物累积性的作用,生物体和人体内往往含有高浓度的POPs物质。毒性:指POPs能够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效应。生物体通过饮食等途径摄入POPs,可能导致生殖、遗传、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受到影响,危害机体健康。1.2.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为什么总是存在?研究发现,经长远距离迁移到冰雪世界、高山、丛林中的POPs,有些是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的,有些甚至已经禁止使用很长一段时间了,那么为什么这些POPs物质现在还能被检测到呢?这是因为POPs具有持久性的特点。POPs对生物降解、光解、化学分解作用都有很高的抵抗力,即它们可以抵御酸碱的腐蚀、生物的侵扰、难以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排放到环境中的POPs通常可在水体、土壤和底泥等环境中存留长达数年的时间。1.2.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生物累积是怎样的过程?弱肉强食在自然界中已经成为了公认的法则,以水体中的生态系统而言,低等级的生物依靠水中的物质、细小的泥沙中的有机物、营养物质为食物,不断地生长。而较高级的生物就以这些低级的生物为食,这样逐级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就像一个金字塔形的食物链一样,越高级的生物,种类也就越少,固然蓄积的能量也就越多。由于这个原因,环境中的POPs物质会从低级生物不断地传递到高级生物中,因此,产生更严重的危害。举个例子来说明,“水体→浮游动物生物累积性示意图→小鱼→大鱼→鸟类”是一条很典型的食物链,根据科学家观测,POPs在食物链不同环节的浓度是不同的。以滴滴涕(DDT1)为例,其在水中的浓度为0.003ppm(ppm为浓度单位,1ppm=10-6),在浮游动物体内为0.04ppm,到了小鱼体内的浓度为0.5ppm,以小鱼为食的大鱼体内的浓度达到2ppm,而以捕食鱼类为生的鸟类体内,DDT浓度蓄积到25ppm,由此看出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浓度逐渐升高,在生物体内进行了浓度累积。POPs的生物累积特性能使得高等级的生物蓄积大量POPs物质,从而对生物造成更大的危害。1.2.3、什么使得POPs无处不在?POPs有一种独特的性质——长距离迁移性。它们能通过气流、水流或吸附在颗粒物上等过程进行长距离传输,从而对较远地方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空气中的POPs长距离迁移之后随着气温下降或者降雨沉降到地面,随后POPs只在地面上进行短暂的停留,又随温度升高挥发至空气中。这样不断地沉降挥发使得POPs在空气和地面之间的来回跳跃,完成一次一次短距离的迁移,因而被称为“蚱蜢跳”效应。同时,在温度较高的地区POPs易于挥发和迁移,而在温度较低的地区则易于沉降,就像实验蒸馏的效果一样,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