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产业扶贫政策落实调研报告 VIP免费

产业扶贫政策落实调研报告 _第1页
产业扶贫政策落实调研报告 _第2页
产业扶贫政策落实调研报告 _第3页
产业扶贫政策落实调研报告产业扶贫是《"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确定的重要扶贫路径,是“五个一批”中重要的一环,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最重要的举措,也是激发贫困人口自生动力、实现长远脱贫的有效手段。贫困地区产业有效发展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产业扶贫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增收。在全省组织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审计中,审查产业扶贫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也列为重要审计内容。但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产业扶贫项目造血功能不强、投入市场主体的扶贫资金存在流失风险及数字脱贫现象。需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如期完成。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扶贫资金入股市场主体未达到提升造血功能的目标。(二)入股市场主体的扶贫资金存在流失风险。扶贫资金入股市场主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入股,真正的入股市场主体,股本结构要发生改变,市场主体要把投资入股的村集体列入股东,财务账上“实收资本”科目要反映股东投资额;村集体账上资产科目也要反映村集体还有投资在外的这部分权益。但是有的村投入市场主体的扶贫资金均直接列作支出,未记账为村级资产,一旦相关知情人员发生变化,这些投入到大户(合作社)或企业中的扶贫资金和分红资金就有可能化公为私,被个人获取或私分,存在较大的流失风险。例如在对某地一个重点贫困村的审计中就发现,该村入股某涉农企业30万元,因村集体账面上未反映30万元投资,该企业交纳的年度分红资金2.4万元,被该村负责人领取后,截留在个人手中长达1年多时间未交村集体入帐。(三)村集体收入不实问题影响出列成效。省扶贫攻坚文件规定的贫困村出列标准之一就是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然而有的重点贫困村一无资产、二无产业,第1页共4页取得5万元村集体收入有一定难度,为了能顺利达到脱贫出列标准,部分村动起了“歪脑筋”。在此次审计中就发现,部分已出列的贫困村中,有的村虚报村集体收入、有的虚报扶贫项目套取扶贫资金作为村集体收入。且这种现象绝非个例,审计抽查某地14个出列贫困村,其中9个村集体收入不实。类似问题亟需引起重视,进行整改,否则将会影响整体脱贫攻坚成效。心得体会(四)“户贷企用”扶贫小额贷款存在一定风险。“户贷企用”扶贫小额贷款是指以贫困户为贷款主体、承担还款责任、贷款交由企业使用的扶贫小额贷款。例如某地向贫困户发放贷款利率为4.35%的1至2年期小额扶贫贷款,这个贷款交由民营企业使用,贷款到期后企业偿还本金,财政部门全额贴息,企业按贫困户投入贷款资金每户5万元的标准给予其固定分红3000元。这种“户贷企用”模式中贫困户并未实际参与生产经营,而是坐享分红,发放的小额扶贫贷款并未起到“造血”作用,难以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另外这种模式也容易将企业经营风险转嫁给贫困户。根据金融部门提供的审贷资料看,这些企业中,有的有担保,有的没有担保,得到贷款的企业均无抵押,甚至有的企业明显没有偿贷能力,例如,某养殖场年营业收入仅41万元,却使用小额扶贫贷款60万元,其营业收入难以偿还贷款。企业用款还款,贷款主体却是贫困户,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无力偿还贷款,最终贫困户的信用记录中将留下“污点”,今后再想贷款创业致富就会因此受阻。二、产生问题的原因经过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贫困村自身存在短板较多,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专业合作社和大户带动作用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且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小孩居多,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门路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脱贫的自生动力不强。工作总结二是村干部认知存在局限性,被第2页共4页动发展和“等靠要”思想较重,部分村干部为完成任务急功近利。贫困村干部工作处于两难境地,搞产业建设担心一旦失败增加债务,不搞建设又会被认为不作为。而村两委干部中有技术、懂管理、有经营头脑的人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