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A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40分)1CODCOD,即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有各种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但主要的是有机物。因此,化学需氧量(COD)又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2)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随着测定水样中还原性物质以及测定方法的不同,其测定值也有不同。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重铬酸钾氧化法。重铬酸钾(K2Cr2O7)法,氧化率高,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水样中有机物的总量。(+2)2逆温层与湍流逆温逆温层与湍流逆温: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高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2)湍流逆温指因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作用而形成的逆温。(+2)3堆肥化堆肥化就是依靠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由人工培养的工程菌等,在一定的人工条件下,(+2)有控制地促进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其实质就是一种生物代谢过程。(+2)4可持续性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4)5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具体一点讲,就是要求人类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措施和手段,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护和发展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扩大有用资源的再利用,保障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4)6烟流有效高度是指从烟囱排放的烟云距地面的实际高度,(+2)就是烟流中心线完全水平时距地面高度,它等于烟囱(排放筒)几何高度Hs与烟流抬升高度△H之和。(+2)7京都议定书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2)8固体废物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1)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2)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1)9TSPTSP,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总悬浮颗粒物,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100μm的颗粒物称为TSP,是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2)它的来源有人为源和自然源之分。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以每立方米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毫克数表示。(+2)10酸雨正常条件下,大气中的CO2被雨水溶解后形成碳酸,使未被污染的雨水本身呈酸性。其pH最低值能达到5.6。故被酸性物质污染的雨水pH值小于5.6,这样的雨水称为酸雨。(+4)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水处理中膜分离方法有哪些,其推动力和特点是什么?(10分)膜分离法是利用特殊的薄膜对液体中的某些成分进行选择性透过的方法的统称。溶剂透过膜的过程称为渗透,溶质透过膜的过程称为渗析。常用的膜分离方法有电渗析、反渗透、超滤,其次是自然渗析和液膜技术。(+5)膜分离的作用机理是由分离物质间的作用引起的,同膜传质过程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膜与分离物质间的作用有关。根据膜的种类、功能和过程推动力的不同,各种膜分离法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方法推动力传递机理透过物及其大小截留物膜类型电渗析电位差电解质离于子选择性透过溶解性无机物0.004~0.1μm非电解质大分子物离子交换膜反渗透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