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池湖水分养殖场体制改革施方案1XX县区国营渔池湖水产养殖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草案)根据省政府关于农场改革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意见,结合我场实际,制订本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国有农垦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理顺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管理和分配关系,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切实减轻职工负担,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增加职工收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二、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实事求是、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均衡性的原则;坚持发展和稳定为第一要务的原则;坚持依法规范处置国有资产的原则;坚持减轻农工负担,维护职工合法利益的原则;坚持尊重职工、善待职工、厚待职工的原则;坚持依法操作、民主操作、阳光操作的原则。三、改革目标:置换职工身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进税费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基本情况、改革范围、内容、步骤及时间1、基本情况国营渔池湖水产养殖场创建于1957年,时称“国营渔池湖综合垦殖场”,由省直机关干部和上山下乡人员筹建,下辖十个中心站,“文化大革命”以后改为“国营渔池湖水产养殖场”。原大部分辖区先后分别划拨至邻近乡村和公社管理,全场现有国土面积2平方公里,总人口1033人。(1)、机构设置:总场内设机构11个(党政办,财办,计生办,规划办,政法办,社保所、农医所、民政所,团委,妇联,工会等),下辖3个分场,1个水产科研所。第1页共6页(2)、职工状况:全场职工总数为684人(已退休200人,在编正式职工484人)(3)、干部分类:企业各类管理干部40人(其中退休干部9人,在职干部31人)。在职干部中:财拨行政编3人,财拨事业编1人,场企业编12人,以工代干15人。(4)、资产状况。全场现有耕地1370.5亩,水面603.5亩,山地50亩。(5)、企业债务。欠世行贷款292.3万元,欠社保局养老保险费332.6万元,欠有关部门69.7万元,共计欠债694.6万元。(6)、经济状况。渔池湖水产场一直是以水产科研和苗种养殖为主的农业企业,面积狭小,资源匮乏。刚性收入远远低于刚性开支,入不敷出。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为亏损企业,负债经营。2、改革范围。本场在编正式职工。3、改革内容。妥善做好相关人员安置工作,企业与职工解除原有劳动关系,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化解企业不良债务,盘活国有资产,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切实减轻职工负担。4、改革步骤。在核准人数、编制、资产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并尊重大多数职工的意愿,总揽全局,自身平衡,扎实推进职工身份置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5.改革时间:2012年1月至6月五、实施方法1、口粮田分配(1)、标准:按户籍在场人数,人均一亩分配(2)、时间界定:户藉有效的日期截止在2011年12月31日(3)、要求。内部退养的不分配,临时户口挂靠人员不分配,计划外生育、且未受处罚和社会抚养费未征收到位的不分配,退休职工、国家公务员、国家干部,退休干部,国家已安置工作单位仍在岗位的人员不分配(但其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可分配)。第2页共6页(4)、方法。全场一盘棋,所有田地水面均由总场测量绘图并统一调配,按照“便于耕作,就近分配”的原则,优先安排本分场居民的口粮田,然后根据情况再调剂性安排其它分场居民的口粮田。一直未在本场从事种植、养殖的户口在场人员不直接分配,由总场按货币折现方式进行相应分配,户口不在场的职工,可在规定时间内将户口迁入本场后分配口粮田,外地女嫁入的,凭结婚证(2011.12.31前领的结婚证)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户口迁入本场后可分口粮田。今后凡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人员、户口迁出人员、国家已安排固定工作的人员、死亡人员均要退回个人口粮田。多出的农田以及水面、菜地等不宜分配的国有资源由总场统一管理经营,用于开支社会保障和企业改制及管理费用;总场每五年一次对自然增长人员进行口粮田的分配。2、体制改革(1)、机构改革:积极调整企业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加强财务管理,降低管理成本。(2)、职工身份置换:a:由县劳动人事部门批复认可,2011年12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