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农村面貌改造方案一、总体思路与目标(一)总体思路以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观摩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推进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目标,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紧紧围绕环境整治、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提升和生态环境建设五项工程,实施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服务强化八化整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快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二)工作目标按照面上整体推进、重点村庄率先突破的工作路径,全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分年度分批实施,力争年内求突破、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2013年,全区18个行政村、10个社区(村改居)全面完成四清、四化任务;重点完成沿107国道、机场路、中华大街、南环路、万亩枣园周边10个村改造提升任务。2014年,巩固四清、四化成果,万亩枣园周边3村在完成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任务的基础上,建成生态绿化特色典型村。2015年,全区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改造提升任务,并基本建立长效化农村公共设施和环境管护机制。二、重点任务(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突出乡村特色,注重文化传承,充分考虑农村与城镇的功能性差异,对全区村庄建设分批制定规划。规划编制。由区规划分局负责,与市规划局加强沟通对接,对全区所有村庄建设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高标准编制村庄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规划主要围绕民居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厕所改造、污水处理、村庄绿化、土地整理、秸秆第1页共6页处理和厨房改造、新能源利用、村民中心建设、标语广告整治、村庄标识设计、集体公墓建设、传统文化保护开发15个方面工作展开,并做好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树立样板。由区住建局负责,与市建设局加强沟通对接,对农村民居建筑风格和样式进行规划设计,提炼建筑元素、体现民俗特点,推出改造提升民居典型样式,率先在107国道、机场路、中华大街、南环路两侧和万亩枣园周边村推开。规划执行。由区规划分局、区住建局牵头,对于已确定的规划,必须刚性执行,框死村庄建设边界,就地翻建新房要符合村庄建设规划,严禁规划外新建住房。规划建设部门要制定规划执行的具体问责制度,(二)积极推进农村民居改造。以改造提升为主,以建新拆旧为辅,开展类型多样的农村民居改造,着力打造一批村庄建设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充分发挥乡镇政府责任主体作用,2013年底前全面完成四清、四化任务,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四清成效。由区农牧局、环卫局、爱卫办负责,集中清理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各类积存垃圾,清理街道两旁乱堆乱放柴草杂物、砖头瓦块,拆除村内侵占街道的私搭乱建,清理坍塌破房和残垣断壁。开展清庭院工作,清除院落内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及时清理畜圈粪便,做到房内、院落整齐清洁、明亮舒畅。各乡镇政府要就环境卫生维护做出具体安排,明确分工,压死责任,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进长效治理。由区环卫局负责,实施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实现村有垃圾收集点,乡镇有垃圾中转站、配套垃圾运输车辆、覆盖范围之外的乡镇、村庄,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无害垃圾就近掩埋,科学合理确定垃圾填埋场,并按要求填埋处理。提升净化水平。由区环卫局牵头,各乡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在改造提升重点村中,加强村庄出入口、主干街道、集贸市场、公共活动场所环境卫生管理,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第2页共6页提升绿化水平。由区农牧局负责,因地制宜,以房边、村边绿化为重点,积极开展街道、庭院绿化,每个村要新增种植不少于2000株树木,做到村村有环村林带、主街巷有行道树,打造绿化景观街道,村庄绿化率达到35%以上。提升亮化水平。由区发改局牵头,负责与市发改委加强沟通对接,并联系市供电公司和市水利局城郊水电处,在改造提升重点村中,建设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推广使用路灯太阳能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