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教案一、教学一般情况1、基本情况年级课程课题上课时间七年级数学趣味数学两个课时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并将能力与实践相结合。(2)、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一节课主要让同学在乐趣中体会趣味数学的乐趣,第二节课主要是培养同学的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态度,培养今后认真做题,坚持思考的习惯。3、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同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坚持思考的习惯。(2)、教学难点引导同学理解每到题背后隐藏的知识点,并学以致用。二、教学过程(两个课时)(一)、第一课时(45分钟)1、游戏环节(调到学生的积极性):抓老虎(配词)(10分钟)由一个义工念“抓老虎”词,每当念到有“HU”音时,学生须拍掌,迟缓或没拍手者罚节目。设一个义工当监督人巡视。2、数学趣味故事:《九九歌》(10分钟)(1)义工读题: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著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关于九九歌,汉代燕人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春秋时期,齐桓公设立招贤馆征集各方面的人才,等了很久,一直没有人来应征。过了一年后才来了一个老百姓,他把九九歌献给齐桓公。齐桓公觉得很可笑,就说:“九九歌也能拿出来表示才学吗?”这个人回答说:“九九歌确实够不上什么才学,但是您如果对我这个只懂得九九歌的老百姓都能重礼相待的话,那么还怕比我高明的人才不会接连而来吗?”齐桓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就把他接进了招贤馆。果然不到一个月,四面八方的贤士都接踵而至了。3、奇数和偶数(15分钟)(1)义工读题并在黑板演示推理过程:活动课上,黑熊老师笑着对大家说:“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好!”小动物们齐声回答。“请你们每位准备两张小纸条。”黑熊老师清了清嗓子说。小动物们不知道黑熊老师要他们做什么游戏,一个个兴奋的眼睛发亮,很快都把小纸条准备好了。黑熊老师环视一下全班同学,说:“请你们在两张小纸条上分别写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写好后,两手各握一张。不要给我也不要给你身边的同学看。”小动物们不久前刚学过关于奇数和偶数的知识,不一会儿,大家都完成了黑熊老师提出的要求。“听着,”黑熊老师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你们各位都请将右手中的数乘2,左手中的数乘3,再把乘积相加。不要算出声音来。”等小动物们一个个都算好了,黑熊老师又叫算出得数是奇数的小动物们排成一队;得数是偶数的排成一队。小动物们都站好了,一个个感兴趣地看着黑熊老师,猜测着它下以步要它们做什么。“好了!”黑熊老师指着得数是奇数的那排小动物说:“你们左手握的都是奇数。”它又指着另一排小动物说:“你们左手握的都是偶数。”两排小动物们摊开手掌一看,可不是,黑熊老师猜得完全正确。小动物们惊奇极了,忍不住纷纷问道:“老师,您是怎么知道的?”黑熊老师于是分析道:“奇数×2=偶数奇数×3=奇数偶数×2=偶数偶数×3=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左手是奇数时,奇数×3是奇数,奇数+偶数(右手中的偶数×2),结果是奇数。而如右手是奇数时,奇数×2成偶数,偶数+偶数(左手中的偶数×3),结果是偶数。这就是最后结果与左手中数字奇偶相同的原因,也即我这个猜法的根据。”小动物们恍然大悟……(2)义工口头提问,学生口头回答。(回答是奇数还是偶数)例如:33乘以2;22乘以3;。。。。。。4、巧用分数乘法(10分钟)(1)义工出题计算题:25÷7×14÷11×132=?(出完题可以说:“25除以7,不能除尽呀!”“是近似计算吗?”故意诱导同学。然后再说:“同学们先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