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标准的作用与支撑环境分析附录一:标准的作用与支撑环境分析二十一世纪,中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肩负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在新的时期,我们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新的视角来审视标准的作用和价值。全面而系统地论述标准的作用是一项艰巨的理论任务。研究标准的作用,不仅要解决标准本身的理论问题,还要关注外在于标准的制度和体制环境,以及与标准相关的各个利益主体。本报告主要选择与战略研究相关的方面来阐述标准的作用。一、标准的作用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按照标准的内容,标准可以分为基础标准、试验标准、产品标准、过程标准、服务标准、接口标准等;按照标准所涉及的范围,标准可以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和国家标准等。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标准的外延不断扩展,各标准主体之间的利益互动更加频繁,标准的作用和地位经历着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标准不仅可以规范局部市场的产品生产和业务流程,还可以越出地域和国别的界限,成为人类社会所广泛遵守的规则。从有形商品到服务贸易,从技术规范到社会责任都被纳入标准范畴。(一)为生产活动提供规范1.规范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作为重复使用的共同文本,主要从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规范企业的生产活动。首先,标准可以改善企业的生产工艺,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通过制定和采纳标准,企业可以对复杂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地组织和管理,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快产品生产的节奏和进度。其次,标准具有控制产品质量的功能。标准不仅可以对企业的最终产品提出严格的市场准入要求,而且能够对企业的中间产品进行层层把关。标准不仅可以就产品的成份提出具体要求,还能够通过建立多个指标来限定产品的外观、尺寸等,在保证产品健康安全的基础上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要,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奠定基础。2.降低运行成本,实现规模效益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创造规模需求,当标准的市场规模增大时,极易形成市场垄断,企业由此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相反,缺乏标准或者设计不好的标准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成本。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按照一定的业务标准实施内部控制,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的专业化协作,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运行效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为国家所有,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听从政府的指挥和安排。企业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都由政府控制。标准对企业生产活动的规范作用被政府充分利用,利用的途径则是将标准以行政意志强制执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独立经营、自主管理,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生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均由企业独立完成,产品的质量标准也是由企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企业的市场定位自主选择和实施。标准的作用主要通过为企业所带来的实际收益得以体现。(二)为科技与产业化搭建桥梁1.技术标准是科技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和催化剂科技水平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则体现了国家的竞争力。而科技成果在转变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标准起着桥梁和催化剂的作用。首先,技术标准促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新产品进而形成产业,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资金、人力、规模化生产等软硬件以外,技术标准是其非常重要的支持条件。由于技术标准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基础,在把新技术转化为产品,以及采用新技术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完成生产的规模化,也无法完成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信息化是新技术的产物,在这一领域中科技更需要与标准紧密结合,新的信息技术往往在产业化之前,一些制式、接口等均须事先约定,也就是标准化需要先行,通过构筑标准化平台,实现互通、互连和资源共享。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