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预防接种服务落实年实施方案预防接种项目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2009-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卫生部、财政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项目目标(一)总目标进行预防接种登记及管理,免费为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和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效预防和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此外,根据国家的整体部署,全力做好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和各种政府实施的其他应急接种工作。(二)年度目标为全县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适龄儿童建卡(证)率≥95%。完成调查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任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大于95%。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100%。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大于95%。二、项目范围和内容2011年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开始实施。(一)为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服务。1.服务对象。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包括外地儿童和超生儿童等。2.免费范围。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相关项目均免费,如免收建卡、建证、注射、注射器、接种前问诊等费用。不得强行用第二类疫苗替代第一类疫苗。第1页共5页3.服务内容(1)及时为辖区所有0-6岁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含电子档案),并做好预防接种资料管理。(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3)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手机短信等适宜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4)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前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或电子档案,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确定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儿童监护人签字知情同意书。(5)接种时的工作。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核对无误后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的剂量、接种部位、安全注射等要求予以接种。(6)接种后的工作。告知儿童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应留在留观室观察30分钟。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接种剂量及批号等。与儿童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7)处理、报告和登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人员应及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处置原则”进行处理。及时填写相关记录表,并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4.其他相关工作(1)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接种期间要及时对每名受种儿童填写《预防接种门诊日志》,必须填写每个项目。接种完成后也要按照规定填写相应的记录表和报表。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接种单位要及时登记和转发《新生儿首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三联单)》。(2)要按照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及时录入和第2页共5页上传疫苗、注射器和接种等数据。(3)做好疫苗管理,确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个月储存量,同时避免疫苗过期失效,对储存疫苗的冰箱须每日记录2次温度。(4)预防接种人员为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乡村医生,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二)开展国家和省政府实施的疫苗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工作任务。1.开展好辖区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对前期开展摸底调查统计的接种人群进行补种。2.对0-6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努力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3.及时完成政府下达的甲流疫苗接种等其它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