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目录1第一章工作面概述(生产科)4第二章设计与技术管理(生产科)6第一节工作面设计情况简介6第二节生产工艺与巷道布置6第三节支护设计7第四节生产系统的设计与说明8第五节构造对设计的影响9第六节分析与总结10第三章掘进期间技术管理(生产科)12第一节掘进工作面概述12第二节设计、掘进时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13第三节掘进期间遇到的地质构造及涌水情况15第四节掘进巷道验收及使用情况15第五节掘进期间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16第六节结论(掘进期间的经验与教训)16第四章底板改造技术(生产科)18第一节工作面概况18第二节工作面地质构造对比18第三节储量对比分析19第四节工作面底板改造工程资料分析20第五节与其它工作面的对比分析23第六节经验总结25第五章机电设备管理(机电科)26第一节工作面安装、回撤概述26第二节设备选型27第三节工作面设备布置与使用情况28第四节工作面安装、回撤方式29第五节安装、回撤分析31第六章回采期间的技术管理(生产科)33第一节工作面回采概述33第二节初采初放期间工作面管理35第三节工作面端头管理40第四节回采期间两顺槽管理44第五节工作面过构造带期间的管理47第六节工作面延面与缩面改造55第七节回采期间的瓦斯管理70第八节回采期间顶、底板水的管理76第九节回采期间两顺槽顶板离层仪观测80第十节工作面收尾与停采82第十一节工作面回采总结87第七章一通三防与监测监控管理(通风科)89第一节掘进期间局部通风管理89第二节掘进及回采期间监控监测情况90第三节工作面贯通通风系统调整情况91第四节工作面回采期间的通风管理96第五节通风设施构筑情况101第六节工作面通风管理总结102第八章安全管理(安监科)104第一节生产条件的安全性104第二节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105第三节事故分析与总结107第四节分析总结107第五节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114第六节“双基”建设考核115第七节日常隐患管理116第八节安全罚款统计127第九章煤质管理(销售科)129第一节生产条件与运输环境129第二节生产工艺与采煤方法对煤质的影响131第三节各阶段煤质管理132第四节分析总结136第十章生产组织档案(调度室)139第一节概述139第二节工作面各阶段生产组织情况142第三节各阶段生产事故影响情况分析147第十一章经济成本与工效分析(企管科、劳资科、机电科)150第一节掘进成本分析150第二节注浆成本分析157第三节安装成本分析159第四节回采成本分析162第五节拆除回撤成本分析166第六节巷修169第七节材料回收169第八节工作面成本分析169第九节工作面安全费用分析174第十二章技术难点与创新(生产科)175永煤公司采煤工作面技术档案基本情况综合表178永煤公司掘进工作面技术档案基本情况综合表179附:F2105各月掘进费用统计表错误!未定义书签。附:F2105回采台账182附:F2105各工序费用投入汇总表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工作面概述一、工作面基本概况F2105位于城郊煤矿一采区辅助采区马岗背斜西翼,两翼T2209工作面、T2203工作面均为采空区,地面位于董桥以北,沱河横穿整个工作面。该工作面总体为单斜构造,煤层倾角4~16°,平均约8°。工作面实际揭露断层5条,落差最大8.3m,最小1.3m。从两顺槽道实际揭露地质情况看,工作面地质条件中等,煤层整体较为稳定,最大厚度约3.73m,平均厚度2.93m,仅工作面1#切眼部分区段煤层较薄,最薄煤层1.54m。轨道顺槽里段通尺538m揭露的F1F-05-03断层落差较大,对回采影响较大,经钻探注浆及复探验证,消除了突水威胁,不需留设防隔水煤柱。工作面标高-374m~-473m,回采煤层为二2煤。本工作面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式采煤方法,工作面轨道顺槽长923.7m,胶带顺槽长859.3m,平均走向长度为891.5m,1#切眼倾斜长111.1m,2#切眼对接后斜长186.3m。工作面于2009年9月13日掘进至2010年12月30日回采结束,历时15个半月。设计可采储量59.93万t,实际回采煤炭61.46万吨,掘进煤量4.92万吨,合计生产煤炭66.39万吨。工作面投入费用3787.6万元,销售收入56202.9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3.8。二、采煤方法与回采工艺F2105综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采用掩护式ZY4000-17.5/38型液压支架和MG200/500-QWD电牵引采煤机并配合SGZ-730/400运输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