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五个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民生的实施方案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杨建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为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路径和着力点,也赋予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神圣的使命。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始终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目标,以农村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此后,要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全面覆盖”“供给对接”“普惠便民”“持续保障”“群众满意”的要求深化提升,努力将浙江建成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地区。构建全面覆盖、布局合理有效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随着XX省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文化设施要从以“建”为重点向“建、管、用”并重转变。围绕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的目标,“十二五”要全面实现县有“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有一站(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有一室(文化活动室)的建设目标,形成由城市到集镇再到农村梯次辐射的文化设施网络。同时,要在“管”和“用”上下功夫,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的配备,着力抓好软件建设,加强对各类文化设施的管理,制定考核制度,努力提高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服务功效。创新文化设施运行机制,探索管理和利用新模式。形成供给充足、供需对接的公共文化资源配送体系浙江公共文化供给要从“单向输送”向“供需对接、增量提质”的方向转变。着眼于实现城乡均等化,以农村基层为重第1页共3页点,加大“送文化”下乡的力度,每年组织送演出下乡不少于1万场,送图书下乡不少于100万册次,送讲座、展览下乡不少于600场,组织开展“文化走亲”活动不少于500场。深入实施“文化低保”工程,加强面向特定地域、特殊人群的文化关怀。定期开展群众文化需求调查,不断更新文化资源库,推行菜单式文化服务配送,推进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科学化、高效化、便民化。建立持续创新、灵活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为适应群众文化生活的新趋势与新特点,文化服务形式要从“传统型”向“数字型、科技型”转变。利用互联网覆盖广泛的特点,大力推动建设“网络图书馆”“网络博物馆”“网络剧场”等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启动实施XX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项目)、XX省文化强镇等文化示范工程,培育一批带动性、导向性强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典型。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等方式,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质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鼓励民间博物馆、图书馆等民营文化机构的发展。打造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尤其是农村文化队伍要从“兼职型”向“专业型、复合型”发展。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基础上提升建设本科类艺术高校,打造文化人才培育基地。深入实施农村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对全省基层文化干部、文艺骨干和村级文化管理员进行全员培训。培养一批农村文化建设带头人和农村文艺团队,力争实现85%以上的建制村(社区)建有一支以上的业余文化活动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的引进,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完善支撑有力、系统配套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体系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持续稳定的投入与政策支持。争取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评价地区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考核的范畴。研究制定综合测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框架。争取研究出台相应的地方政策第2页共3页法规,强化公共文化投入的约束机制,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争取设立政府荣誉制度,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加强文化市场培育与管理,加快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业规模,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