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卫生建设方案着眼点在农民,着力点在村社——兰考新农村建设试验的具体经验何慧丽温铁军如果说新时期的农村建设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已成为国家的“十一五”重要规划之一,也成为当前最热的理论研讨领域之一;那么现在,根据事实层面的试验归纳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兰考不可能短期内形成进入“资本经济”的条件,至今仍然是贫困县;所以近两年来,我们在这种传统农区开展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只能体现“着眼点在农民,着力点在村社”。于是从一开始就解决了如何筹划、怎么干的问题。本文归纳几条具体经验,不过是要说明实际上干什么事可行、有效的问题。一、新农村建设就村庄层面上讲,是农民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全方位的建设,全方位的合作农民合作社由于本质上是弱势小农联合而成的组织,因此,才应该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组织创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农民互帮互助、共沾利益、共担风险,来把市场行为造成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解决。农民合作社可以有如下类别:购销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生产型合作社;已经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训是:联购分销型的合作易于发起,资金互助型的合作必须依赖制度的有效性;至于生产型合作社,事实上大多数难以成功。农民合作社可以是专业型的,也可以是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的;但从实际出发,我们倾向于在村庄建立综合性的合作社。因为农民还大多数是兼业化小农,他们不仅耕种着土地,种植着各种粮食作物,而且绝大部分家里还搞着养殖业,养些猪、羊、鸡、鸭、鹅等家禽家畜。结合农民这种兼业化经营的特点,合作社要尽可能为社员提供综合服务,所以,合作社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综合服务形式,有资金互助服务,有以图书借阅、电脑查寻、电视放映、专家技术人员讲座等形式的信息服务,各种植、养殖小组的内部技术互助(如统一防疫)和农资统一购销服务等等。第1页共7页而且,我们深深感到,无论什么样的合作社,在实际运作中都应该伴有文化、培训、服务社区等非经济功能。从完整的意义上讲,合作社是一个人群共同体,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合作的经济与合作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合作的经济就没有合作的文化,反之亦然。“奉献、劳动、参与、团结”的合作理念,以及地方传统戏、大众化的秧歌、群体腰鼓、群体表演唱,等等平民化的集体文艺,本身就是对大多数人既“经世”又“济用”,大家聚在一起开心了,精神世界丰富了,身体健康了,本身就是“经济”。总之,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在劳动人民那儿,二者是一体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发育农民合作社时必然产生农民文艺队的原因。同时,因为合作社实质是群体的自治动员机制的表达,所以当前由于农业税全免等而导致的村两委的功能转变也是与合作社一致的。甚至,在中国农村特有的小农村社的地理状况和制度沿袭下,一个少则不到千人,多则三五千人的村子,支书、村长等村两委班子如果一心地想干群众的事,那就必然是协调、服务等合作上的事了,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事吗。其实,合作的政治、合作的社会、合作的经济、合作的文化是四位一体的。这也是兰考合作组织发育过程中积极借用村两委等体制内资源,促进村两委职能转变为地方自治功能、促进村里人群(如阶层、代际)关系改善的原因所在。我们希望一个村庄里的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等组织的干部能够交叉任职,相辅相成,在国家力量逐渐退出村庄、将来会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各种民间组织也会越来越多地介入乡村建设的条件下,整体地、循序渐进地形成村庄各种公共品的积累机制,满足村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卫生、科技、教育等全面发展的需求。农民的全面性合作是进行村庄建设、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的核心任务。二、经济合作社的经验教训在于:若非要搞生产型、经营型合作社,一定要因地制宜慎重行之;若要推广,则可以先上联购分销和资金互助的项目第2页共7页考虑到当前起草的合作社法支持的对象,主要还是专业性、生产型的合作经济组织,这种法理背景难以在本文中讨论清楚。为此,吸纳我们既往的试验教训才更迫切。若各地非要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