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东盟广西北部湾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何绍红【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了配合国家发展大战略,本文从北部湾经济区需要高校培养创新型建设人才;高校应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一流人才的培养基地;搞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等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高校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促进和支援广西与东盟间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关键词】北部湾经济;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作者简介】何绍红,钦州学院社科部副教授,中国—东盟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广西钦州5350002008年1月16日,随着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等片区开放开发之后,中国经济版图的又一巨大变革。广西的高校教育如何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新局面,配合国家发展大战略进行高校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当前需要我们认真探究和开展的重要工作。一、北部湾经济区需要高校培养创新型建设人才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指中国的广西沿海、广东雷州半岛、海南西部,以及越南东北部所构成的海域,即通常所说的“两国四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处于北部湾顶端的中心位置,主要包括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所辖区域范围,同时,包括玉林市、崇左市的交通和物流。土地面积4.25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近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595公里,人口1240多万。北部湾经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它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区域,是沟通华南与西南的结合部,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是我国走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广西将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作用,全力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努力把该区域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增长极”[1]。为了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加快建设沿海9大产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人才是关键,目前对各类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据预测,至2010年,北部湾经济区口径内人才年均增长3.13%(经人事部门统计),口径外人才年均增长17.4%(未经人事部门统计),全社会人才总量达115万人左右。至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口径内人才年均增长2.79%,口径外人才年均增长14.13%,全社会人才总量将达到168万人左右。在人才需求的能级方面,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或高技能的人才将成为需求的热点。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大学本科学历人才快速增长,大学专科学历人才增长相对平稳,而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人才所占比重下降。至2010年,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将占全部人才的33.68%,大学专科学历人才为40.67%,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才为25.65%。至2015年,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全部人才的比重达45.62%,大学专科学历人才比重为39.99%,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才比重下降到14.39%。但目前人才匮乏将成为制约广西区域发展的瓶颈。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南北钦防在交通、贸易、物流、旅游、能源、农业、制造业、投资、海洋资源共享与产业开发、区域环境等各个方面需要大量的人才。然而,沿海三市的人才队伍现状是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实用型技术人才偏少。如“十五”期末,北海市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为619人,占人才总量的0.9%。钦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216人,占人才总量的0.4%,远远低于全国水平。2007年,广西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业设计、制造、研发、软件开发、机械制造等人才缺口达1.8万人,生产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缺口达数万人。另据广西统计年鉴公布的19个行业的统计数据,2005年,沿海三市19个行业中的技术人员比重里,北海市有6个行业低于全区,其中两个低于全区水平的行业,是当今最重要的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教育;钦州市有12个行业低于全区,低于全区水平的主要行业有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与教育。人口素质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区沿海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