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文化景观与环境设计思想:“文化景观与环境”是对人类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探究,对学生正理解人地关系有重要意义。本课教学采取案例分析法,以加强学生对二者关系的深刻认识。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提供丰富资料基础上,结合学生关注的社会环境,以及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深入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辨证的,历史的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看待事物,让学生懂得在文化景观的建设中遵循规律,思考促进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之间的辨证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收集文化景观的相关资料,提取并加工有效信息,深入分析文化景观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图文结合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培养相互协作、表达、倾听的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实物,并能够根据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在文化景观的建设中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难点:1培养收集资料,利用调研结果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辨证的、历史的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问题。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文化景观有哪些主要特性?(学生回答)[引导]:文化景观的空间性与时代性,使文化景观能从空间上体现文化的差异,从时间上反映文化的历史变迁。而文化景观的特性及其作用,是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决定的。那么,文化景观与环境有何关系呢?这节课我们来探讨文化景观与环境。[板书]:3.3文化景观与环境[投影]:文化景观与环境的关系表现为:一方面,环境影响文化景观;另一方面,文化景观反映环境特征。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我们先来探讨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板书]:一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过度]:我们了解到的文化景观或文化现象有许多,如农田、服饰、民风民俗、建筑等下面我们以建筑景观为例来探讨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投影]:云南的竹楼、陕北的窑洞、江南的“人”字屋[讨论一]:这些建筑的特点(屋顶的倾斜程度,建筑材料)与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文化景观自然环境建筑特点云南高脚竹楼陕北的窑洞江南“人”字屋[教师小结]: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各地的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投影]:高楼大厦[过度]:既然各地的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那么,这种现代建筑的特点是否也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各地的文化景观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在减少。[板书]:1文化景观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对文化景观的影响程度在减少。[过度]:刚才我们讨论的是民居,了解了文化景观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文化景观的形态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现在我们再来看另外一种文化景观。[投影]:明朝时期虫神庙分布图[讨论二]:1虫神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2它的出现与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有什么联系?3既然“虫神庙”可以反映虫灾的发生,甚至是虫灾发生的地理环境,是不是没有“虫神庙”的地方就没有虫灾?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教师总结]: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得出文化景观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板书]:2文化景观可以反映自然地理特征,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过度]:展示一张图片,这张图片上的文化景观是什么?它位于我国的哪个地区?[教师提问]:既然文化景观是自然界的一面镜子,作为一水利工程,它的修建反映了当时当地可能有什么灾害?[投影]:四川地区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分析这里容易出现水旱灾害的原因)[过度]:为了防治水旱灾害的发生,2000多年的李冰父子在这里修建了都江堰,现在请对都江堰的历史和现在有充分了解的同学给大家介绍。[学生介绍]: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