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届学术年会各专题会议总结(纪要)第一专题地球物理进展及前沿会议纪要提交会议的论文篇数,16篇,年刊录用篇数:16篇,年会做报告人数18人。本专题报告主要涉及五大学科领域中十一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地球深内部物理中的矿物物理;地震学中的波形有限频反演与解释、地震精确定位、地震属性和南极地震台网建设等四个方面;地球动力学中的热柱与洋中脊的相互作用、金星地幔动力学和大陆漂移等三个方面、减灾防灾中的灾害预测、灾害预估以及救灾等三个方面;以及高性能GPU计算等。Ahrens介绍了核幔边界附近的后钙钛矿相变以及超低速层的矿物研究进展。赵里介绍了波形有限频反演与解释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相关问题。王伟涛介绍了远震精确定位的方法。并用于2006年的文安地震,重新定位后的结果显示,文安地震可能发生在地壳高速层到低速层的过渡带中。曾祥方介绍了通过远震精定位发现汶川破裂带北端有浅震发生的过程。郑勇介绍了利用了我国最近在南极所布地震测线的情况。地球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包括金星表面更新、金星地幔对流和金星热演化的研究等。万伟介绍他对大陆漂移动力源的猜想,不具有科学价值。地震灾害方法面,林春介绍了超宽带电磁探测方法发现后掩埋物方面的研究、裴顺平介绍汶川地震后发现Q值增加的研究、邓凯介绍的紫坪坝水库水位变化对汶川地区库仑应力变化的数值模拟结果、方盛明介绍了孕震环境探测方面的研究、王晓青介绍了水训地震风险评估方法及其软件系统。Yuen和董廷星介绍了GPU计算方面的有关问题。总体而言,本次报告主要介绍原有成果,新的学术观点不多。但是,通过介绍和讨论,大家认为在地球身内部物理、地震精确定位、行星动力学、地震预测与风险评估、城市救灾和GPU计算等方面有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必要。这基本上达到本专题介绍地球物理的进展与前沿的目的。本专题主要对国际国内地球物理的发展现状、前沿课题进行综述分析和评议;介绍学科交叉产生的新成果、新观测技术带来的重要研究进展。是一个多学科科学家们交流的平台,应继续做好。第二专题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总结本次大会“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专题共收到论文86篇,年刊登录84篇,年会上报告22篇,张贴报告2篇。大会交流论文主要涉及地震波理论、噪声衰减方法、提高分辨率方法、地震数据一致性处理方法、偏移成像方法等方面内容,具体主要成果为:在地震波理论研究方面,基于双孔双相波动理论与局域渗流理论,推导出了自仿射分形双孔岩石中的地震波传播方程,分析了不同频率的弹性波频散与衰减现象;采用解析方法,证明了软地层井孔横波首至是倏逝波-不均匀波;以灰岩出露区检波器与灰岩耦合效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检波器耦合理论模型并对耦合介质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在噪声衰减方法研究方面,对高勘探程度区的二次采集干扰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分析和总结;分析了压制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的自适应相减方法;对比分析了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的SRME与MPI方法;研究了f-x域鬼波参数估计方法;研究了基于维纳滤波的50Hz干扰去噪方法;对渤海湾某区多次波的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形成了适合于该区多次波衰减技术流程。在提高分辨率方法研究方面,剖析了地震分辨力与信噪比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快速估计反射系数的L1范数优化算法;研究了提高分辨率的点谱方法。在地震资料一致性处理等方法研究方面,研究了基于自适应波数域滤波的采集脚印压制方法;总结了地震资料振幅保真处理技术;采用了伪多道判别准则,发展了一种基于角度约束的地表一致性时变常相位校正方法。在偏移成像方法研究方面,研究了波动方程地震数据映射方法、基于照明分析的保幅偏移方法、真振幅高斯波束共角度偏移方法、基于任意广角波动方程的频—空域深度偏移方法;研究形成了共偏移距域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发展了纵波和转换波偏移及联合速度分析方法。大会报告人准备充分,会议气氛活跃,成果丰富,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中研究生人数占到了一半以上,表明地球物理研究事业蓬勃发展、后继有人。建议今后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加强地震数据保幅处理方法和叠前成像方法研究。第三专题储层描述与开发地球物理总结本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