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出版社绩效薪酬改革研究VIP免费

出版社绩效薪酬改革研究_第1页
出版社绩效薪酬改革研究_第2页
出版社绩效薪酬改革研究_第3页
出版社绩效薪酬改革研究事业单位改革研究中心韩雪翟秀莲随着出版社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推进,出版业面临的压力和竞争加剧,原有的事业单位性质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因此,出版社改革势在必行。一、出版社绩效薪酬改革背景2004年的春天,在出版业这个被称为“改革的最后一个堡垒”的行业里,中国出版业开始驶入改制的快车道。改制大幕拉开从2004年开始,国家全面启动了地方出版社、高等院校出版社的改革,部委出版社是事业出版社中最后一批改制的。目前,地方出版社和高校出版社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改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将在2009年和2010年分两批完成改制,到期未完成改制的,“将注销出版许可,没有例外”。转企改制只是出版社体制改革的关键一步。转制后的出版社将要继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进一步抓住转企改制的机遇,联合重组,推进公司制股份制的改造,重构中国出版业的新格局,做大做强中国出版产业,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的竞争,带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二、出版社绩效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友泰咨询公司(UTC)通过调查认为:目前我国出版社绩效薪酬管理存在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1、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机制不健全进行绩效考核的目的是通过奖励与惩罚,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绩效,实现出版社的发展目标。考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是许多出版社实施绩效考核时并未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有的只是效仿别的出版社,有的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更有甚者,把它作为一种强制的“压迫式”的管理方式。这势必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考核标准设计不合理,考核过程流于形式等。2、考核指标不科学、不合理以出版社核心员工——编辑为例,由于编辑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编辑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复杂程度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多数出版社在设置编辑绩效考核指标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大都参照外行业标准,考核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合理。(1)关键指标设置过多且个别指标过高。有些出版社的编辑绩效考核指标设置非常复杂,既有书稿性质、字数、版式方面的,又有质量、速度、效率方面的,还有编辑工作服务、协调、执行等方面的。考核全面固然是为了评价更加公正合理,但是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过多设置关键考核指标,实际上加大了考核的计算难度和评估难度,降低了考核效率。尤其是目前整个出版业信息系统还不健全,不能完全支持高度量化的考核方法,因而这种考核方法是不科学的。在设置过多考核指标的同时,还有些指标设置过高。如对编辑创利指标设置过高,直接导致编辑工作的价值取向向商品价值倾斜,带来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过分注重销售数量而忽视品牌建设,注重短期收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等问题。(2)指标量化程度不适宜。编辑考核指标的过度量化或者缺乏量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比如,有的出版社为了争夺作者资源,将编辑对作者的服务质量也进行量化和考核,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编辑对作者的服务质量,但更容易导致编辑降低对作者作品质量的要求。相反,一些重要指标的量化程度却不够,比如编辑经过多年努力形成的图书品牌、作者资源等。这些如果没有被纳入考核体系,就很可能降低编辑对它们的重视程度,只注重短效产品的开发,不利于出版社的长远发展。(3)成本考核过度。目前出版社一般都将图书成本考核纳入编辑绩效考核之中,并将图书的利润与编辑收入直接挂钩。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节约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但是过度的成本考核,将导致编辑一味追求降低成本致使图书质量下降或者品牌效果降低。从长远来说,这样过度的考核成本得不偿失。3、考核过程形式化,考核结果无反馈在绩效考核体系实施过程中,由于考核者对编辑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认识不深刻,对绩效考核方法的运用不熟练,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使得绩效考核容易流于形式,考核者只想做“和事佬”,尽量不得罪编辑。除非编辑犯了很明显或者严重的错误,给社里带来了极大的损失,考核才会落到实处,一般情况下,只起到提示或者约束的作用。考核结果无反馈是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反馈不仅是通报考核结果或者奖励先进、惩罚后进。成功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