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VIP免费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_第1页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_第2页
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_第3页
冯仕政:沉默的大多数:差序格局与环境抗争【摘要】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在遭受环境危害后,只有38.29%的人进行过抗争,高达61.71%的人则选择了沉默。本文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社会关系网络规模越大或势力越强、关系网络的疏通能力越强,对环境危害作出抗争的可能性越高,反之选择沉默的可能性越高。据此,本文认为,中国城镇居民面对环境危害时的行为反应深受差序格局的影响。在遭受环境危害后之所以有抗争或沉默的行为差异,是由于在差序格局下,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所能支配和调用的资源不同。最后,本文对差序格局与社会治理、差序格局与社会资本等两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差序格局环境抗争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关系网络社会资本社会治理TheSilentMajority:ChaxuGejuandEnvironmentalActioninUrbanChina[Abstract]InChinaGSS2003conductedinurbanarea,whenconfrontedwiththereportedenvironmentalhazards,only38.29%oftherespondentsacteduptoprotest,while61.71%keptsilent,takingnoactionatall.Moreover,itisfoundthathigherone’ssocio-economicstatus,largerone’snetworksizeandmorepotentone’snetworkinfluence,morepossiblyonetookactions.Thisarticleatteststhatthevariationofactionorinaction,istheoutcomeoftheoperationofchaxugeju(approximatelymeans“differentialmodeofassociation”),aChina-characteristicparticularism.Thatis,underchaxugeju,peoplewithdifferentialsocio-economicstatuscancountdifferentiallyonone’sownnetworktogathertheresourcesforenvironmentalaction.[Keywords]chaxugeju,environmentalaction,socio-economicstatus,socialnetwork,socialcapital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西方已经逐渐超越利益算计的层面,成为社会普遍追求的一种“后物质主义价值”,环境运动因此而蔚然兴起,并成为所谓“新社会运动”的典型代表(Inglehart1977;1990:66-103)。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2003年进行的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显示,在中国城镇地区,很多人即使已经受到环境危害,也不会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遑论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普遍价值来追求。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访问的5069人中,除去未明确作答的14人,高达76.75%的人报告自己或家人曾经遭受环境危害,但在这些人中,如果除去未明确作答的62人,只有38.29%的人进行过抗争,而未进行过任何抗争的人高达61.71%!也就是说,在保护自己的环境利益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沉默,真正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一现象无疑是耐人寻味的,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自认为遭受环境危害之后,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进行抗争,而大多数人则保持沉默?抗争还是沉默的行为差异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又是怎样造成的?其中的社会逻辑和机制是什么?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分部分提出理论假设,即环境抗争的差异来源于中国特色的差序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操作性假设;第二部分介绍本文使用的数据和变量;第三部分对四个操作性假设进行验证,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第四部分讨论,阐发本文的发现所蕴含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理论假设:差序格局与自力救济本文所说的“环境抗争”(environmentalaction),是指个人或家庭在遭受环境危害之后,为了制止环境危害的继续发生或挽回环境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而公开向造成环境危害的组织和个人,或向社会公共部门(包括国家机构、新闻媒体、民间组织,等等)作出的呼吁、警告、抗议、申诉、投诉、游行、示威等对抗性行为(contentiousaction)。自行利用私人或市场资源进行的补救性措施,比如,为了免受噪声污染而到别处租房、为了防止水污染而自行购置净化设施,等等,由于不具有对抗性,所以不在本文所说的“环境抗争”之内。表1列出了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城镇居民在遭受环境危害之后所采取的抗争行动。不难发现,这些行动具有以几下重要特征:第一,基本上是体制内行为,而不是体制外行为,即,主要是利用而不是撇开,更不是排斥国家及其附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书海行舟+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学事业,对互联网知识分享很感兴趣

最新文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