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思考题及答案楔形文字是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的。秦朝的文书档案制度有:在使用制、诏、奏、议等文种时,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讳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等。汉代建立的档案机构有:石渠阁、兰台、石室、东观、宣明、麒麟阁。我国纸张成为国家正式公文用纸是在东晋。一文一事制度是文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文规范。它起源于隋唐。宋代的架阁库制度:架阁库是宋代各级国家机关设置的保管现行档案的专职机构。库内所收藏的档案,规定了一套立卷分类、编号、集中、利用等管理制度,还制定了鉴定、销毁的制度。对于违犯制度的,分别有相应的处罚。宋代开创的架阁库制度,在中国档案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创造。开创了广泛范围内普遍保存档案的途径,为提供政务利用和日后编史修志提供了有利条件。皇史宬(百度搜索内容)有国就有史,有史就有室。史就是档案,室就是存放档案的地方。位于北京紫禁城东南面,南池子大街南端路东的皇史宬,就是明清两代皇室为保存其皇家史册的而建立的档案馆。也是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为北京地区最古老的拱券无梁殿建筑。“宬”即指古代用于藏书的屋子,皇史宬又称表章库,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据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皇史宬坐北朝南,整个院落围以高墙,总面积达两千多平方米,是取意于古代“石室金匮”而建造的皇家档案库房,皇史宬正殿,坐落于142厘米的石基上,四周环以汉白玉雕栏。正殿东西九楹,正中券门五座,东西山墙各有一窗,屋顶盖以黄琉璃瓦,为庑殿式建筑。其梁柱斗拱,全为砖石所砌,不用一根木材,不使一点金属。正殿室内,筑有142厘米的须弥石台,上面排列152具铜皮鎏金、云纹雕龙的木柜,即所谓的“金匮”。在这些“金匮”中,收藏着历朝皇帝的实录和圣训,以及皇室的家谱──玉牒,也就是说皇帝个人和他家族成员的个人资料都收藏在这里了,金匮就是古时候收藏绝密材料的“保险柜”。明朝时《永乐大典》的副本也曾存贮皇史宬。皇史宬是一座完全不同于宫殿的古建筑物,它的建筑特点及设备都非常适合保存档案文献。它的砖石结构,既可防火,又坚固耐久,经得起千百年风雨的考验,它厚厚的墙壁,使殿内冬暖夏凉,高高的石台和严丝合缝的“金匮”,颇能防潮,正是这些特点,使保存在这里几百年的皇家档案仍然完好如初。皇史宬门额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198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对外开放,作为明清西朝的皇家档案库,皇史宬的石室与金匮承载着历史的秘密,默默经历了几百个春秋。明代的档案建筑有:后湖黄册库、皇史宬。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纸草档案。档案一词起源于明代可以作为档案载体使用的纸张有纤维含量高、酸性残留物质少、最好选择呈弱碱性的纸张。热敏纸不建议使用。指导档案价值判断的基本原则上是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历史的观点、效益的观点(此点为补充)。档案价值的转换规律(此题未展开)答:档案价值的形成和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档案价值由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换。2.档案价值的不同表现方面发生转换。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便于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法》中的内容)在对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存的基础上,向社会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服务,最大化的实现档案信息的作用(培训教材内容)。档案信息提供利用的原则有:服务至上原则、开放原则、法制原则。国家档案局成立于1954-11-08。曾三任局长,张中任副局长。《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江苏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年平8月28日通过,并于1998年11月1日起施行。我国档案事业的体系构成是:我国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是以档案室为基础,以各级各类档案馆为主体,以档案专业教育、科学技术研究、宣传出版、交流与合作等工作为手段和条件,以各级档案事业管理机关为组织和管理全国档案事业领导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档案事业管理体制是:档案事业管理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及其职责范围等组织制度。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档案事业的管理机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