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最低、建设期短、没有污染―――无坝式揉动水力发电第一部分:水力发电情况简述1.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是当今世界的焦点问题目前世界性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局面导致了近年石油价格暴涨,连创新高;为争夺石油控制权的战争多年来从未间断并已伤及无数无辜的生命;由于高度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全球生态环境迅速恶化,温室效应十分严重,恶性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这些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并须认真解决的严峻问题。2.水力发电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现在,世界各国都在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问题而努力。联合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框架公约明确提出,在今后半个世纪内要把目前占全球电力生产80%的矿物燃料的比重降低到25%左右。《京都议定书》要求在2002~2012年期间工业化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水平基础上降低5.2%。今年元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郑重宣布到2020年美国将减少石油进口量75%;丹麦则宣布到2025年告别石油经济。与常规发电方式相比,水力发电具有无可争辩的优越性(资源可再生、发电成本低、生态上较清洁、容量机动、发电稳定、电力调峰方便、占用劳力少)。世界发达国家都把水力发电看作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和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因此水力发电在全球已经成为继火力发电之后的第二大发电方式。3、水力发电的发展趋势国际:现在全世界已利用了有效水能经济蕴藏量的30%左右。美国、挪威、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水力资源已利用殆尽。奥地利、加拿大等国的水力资源开发了一半。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巴西、阿根廷等)的水电建设近年来发展异常迅猛。例如:巴西、印度在建中的水电站总容量为1000多万kw,而我国在建的水电项目超过5000万kw。许多国家的水力发电量在该国总的电力生产中的比重相当大。挪威、巴西超过了90%,加拿大、委内瑞拉为50%~80%,印度、埃及、意大利、中国为20%左右,美国和日本约为10%。国内:2000年~2004年,我国进行了水力资源复查工作,结果显示,我国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94亿Kw,年发电量6.08亿Kwh,其中技术可开发容量5.42亿Kw,经济可开发容量4.02亿Kw,理论蕴藏量和可开发容量均居世界首位。2004年底,我国水电常规机组的装机总容量已达到9740万Kw(约为可开发容量的24%),装机总容量超过美国也已跃居世界首位。目前我国的水力发电业面临着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正在建设的十几座水电站总容量超过5000万kw(这相当于我国现有水电装机总容量的50%);另外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三峡电站(建成后装机总容量约2200万kw)在我国的建设投产也是我国水电业快速发展的显著标志。随着去年2月《京都议定书》的全球生效和今年1月1日我国《清洁能源法》的正式实施,我国水力发电事业的发展获得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动力。水电建设市场将迎来超速发展的“黄金时代”。4、小水电是我国水电业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我国水电业的快速发展当中,小水电的发展尤为迅猛。所谓小水电是指容量为500~1000Kw的小水电站;容量小于500Kw的水电站又称为农村小水电。我国的小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约为1.5亿kw,可开发容量约为7000多万kw。2005年底,全国农村水电装机总量已达到4380万Kw,占全国水电装机的37.6%;年发电量1380亿Kwh,占全国水电发电量的34.9%。现在,500Kw以下的农村小水电,已经遍布全国1500多个县,并成为其中半数县的主要电力供应来源。2000年,我国确定了20年小水电发展战略。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300个装机10万kw以上的小水电大县,100个装机20万kw以上的大型小水电基地,40个装机100万kw以上的特大型小水电基地,10个装机500万kw以上的小水电强省。相对“大水电”而言,小水电确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开发灵活、技术成熟;工程简单、建设期短;一次性建设投资小,造价低;水库的淹没损失、移民等费用极少;环境和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影响甚小;接近用户,故输变电设备简单,输电线路损耗小;管理简单、综合发电成本很低;可实现“以电代柴”“以电养农”“脱贫致富”“吸纳CDM资金”;等等。由于以上种种优势,目前小水电不仅在我国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