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第二节经济效率的实现第三节补偿原则与次优理论第四节帕累托效率的政策意义第五节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第一节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一门规范经济学,又称经济伦理学,同时又是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带有经济政策学的性质。福利经济学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旧福利经济学与新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思想,其要点有:以基数效用为基础;指出一般福利和经济福利两个不同概念(影响经济福利的因素有国民收入的总量和个人收入分配状况);确立了外部性理论,认为外部性是指边际社会净效益与边际私人净效益的不一致。新福利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形成的福利经济学。其要点有:以帕累托提出的序数效用论为基础;认为社会福利改进是指任何社会成员的福利增进,但不能有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减少,这一标准无法评价收入再分配问题;创建了社会福利函数(指出帕累托最优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达到最大福利,还必须满足其充分条件,即收入分配的合理性);提出了社会补偿原则。福利经济学的意义早期的经济学只是关注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而且压倒一切的问题是数量的不足,所以经济学家的关注焦点是如何扩大社会财富的总量。但是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仅有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而社会分配不公环境污染、劳动异化、人们的主观幸福、社会福利并且没有得到提高。于是,人们就要求有一种理论,对现实经济状况进行合意性评价。福利经济学使人们能够理性地思考不同经济状态下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动,以说明现实经济政策或经济制度是否合意。其主要应用领域为:评价不同经济体制的合意性;评价不同经济政策的合意性。消费者偏好一、商品组合例:消费者每月购买食物与衣服的组合A食物20衣服30B食物10衣服50C食物40衣服20D食物30衣服20E食物30衣服40F食物10衣服40二、基本假定1、完备性,即指对每一种商品都能说出偏好顺序。2、可传递性,即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是有序的,连贯一致的。若A大于B,B大于C,则A大于C。3、不充分满足性,即消费者认为商品数量总是多一些好。4、无差异曲线是凸的,即凸向坐标原点。三、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无差异曲线具有四个重要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四、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异同两者都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后者是前者的补充和完善。(1)基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正如长度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一样。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其计数单位就是效用单位。效用概念有两个特点是中性的具有主观性: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2)序数效用论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序数效用论用消费者偏好的高低来表示满足程度的高低。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五、边际商品替代率(MRS)(MarginalRateofSubstitution)将消费者能更多地获取一种商品而愿意放弃它种商品的数量加以量化。任一点的边际商品替代率在绝对值上就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六、等产量线两种投入品在可变状态下的产出量12345120405565752406075859035575901001054658510011011557590105115120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