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养老标准化服务建设方案青少年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方案一、定位标准青少年服务中心是团县(市、区)委集中对外服务的窗口,是团组织履行服务职能的有形化阵地,直接接受团县(市、区)委的领导。同时,对辖区内青少年服务站进行登记备案和工作指导。二、工作内容和形式标准中心的工作由前台服务和支撑平台建设两部分组成,前台服务是窗口服务,直接受理服务业务或提供服务导航。支撑平台建设主要为前台服务提供保障或直接承担终端服务任务。(一)志愿服务前台服务。办理志愿者注册登记和服务证明等相关手续;受理志愿服务需求咨询和登记等业务。支撑平台建设。整合志愿服务资源,成立县(市、区)志愿服务总队;建立志愿者档案,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合理规划和建设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等志愿服务站点,形成志愿者服务网络;依托志愿者队伍和服务站点开展应急、赛会、关爱、惠民帮扶等志愿服务。(二)就业创业服务前台服务。受理小额贷款申请;受理青年就业创业需求咨询和登记;办理青年入创业园区、见习、就业等相关手续;收集和发布用工信息等。支撑平台建设。大力整合人才资源,建立县(市、区)青年就业创业导师团,开展结对指导服务;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大力整合本地资源,建立青年就业创业园区,为青年提供工作(见习)岗位,开展青年职业(实用)技术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合作,通过项目化方式为本地青年争取创业资金和就业岗位;建立失业和就业青年档案,动态掌握他们的情况,有针对性提供服务。(三)维权服务前台服务。受理青少年维权需求申请;办理困难青少年救第1页共3页助;受理青少年心理咨询等业务。支撑平台建设。动态建立重点(包括困难家庭、问题)青少年群体档案,充分整合司法所、社区警务室等资源,主动为他们提供服务;依托未保委、预防办,整合力量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关注青少年群体事件或重大事件,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地青少年服务中心可结合当地实际,在三项基本服务基础上拓展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三、选址和配置标准(一)合理选址为切实发挥青少年服务中心的窗口作用,中心要选择交通便利,青少年群体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并要求中心具有独立的集中办公区域。依托惠民帮扶中心或青少年宫等建立的要有独立的青少年服务窗口。(二)标准化配置室外。在醒目位置“青少年服务中心”标示,并配备室外宣传栏或电子屏幕(主要用于发布青少年服务中心的各类信息)。室内:建筑使用面积在30平米以上,符合安全标准;基本设施做到“四个一”:即一部电脑、一部电话、一部传真机、一部打印机,并配备办公桌椅、文件档案柜等必要的办公用品;在醒目位置标示服务工作指南(含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图等)。四、经费保障标准(一)建设经费。依托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志愿者队伍建设项目专项资金,完成青少年服务中心的场地建设和办公设备配置。(二)运转经费。以积极争取党政支持,争取列入财政预算或由团县委从工作经费中划拨为主,团省委、团市委补助、社会资源或项目化运作收益为辅。(三)专项经费:小额贷款由相关金融机构提供,助学助困由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提供,此外,通过项目化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专项资金。五、人员配备标准第2页共3页(一)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主任由团县(市、区)委主要负责人兼任,负责中心全面工作。副主任分别负责中心服务项目,可采用聘任制从社会公开选聘热爱公益事业,能密切联系青少年,在特定社会领域具有较高威望,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能将本职工作或专业特长与服务项目有机结合,自愿义务从事青少年服务工作的青年担任。(二)配备两名专职人员。一名为西部计划青少年服务中心专项志愿者,一名为团县(市、区)委在编工作人员或西部计划基层青年工作专项志愿者,主要负责中心前台服务的日常性工作。(三)配备若干专项工作项目官。中心根据工作需要,阶段性指派或聘任专兼职人员负责具体服务项目的执行和实施。六、工作机制标准(一)1+x建设机制:县(市、区)团委要通过1+x模式建设本地青少年服务网络,最大限度服务本地青少年。即:组织模式上采取1个团组织+x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