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域经济发展调研汇报关于镇域经济、“两田制”清理、减轻农民负担、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基本情况与下步打算一、镇域经济情况(农业部分)我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中心,坚持“两调两转”,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两调”:一是调整工作着力点,先抓流通后抓生产,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地产品市场和流通经济合作组织。目前,全县有8种无公害农产品获得了产地认定,34种农产品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发展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4个,经济合作组织70个。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着力调强以花生、瓜菜、桑烟为重点的种植业,以板栗为重点的林果业,调大以牛猪鸡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全县花生、瓜菜、桑烟、林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以来,全县新发展养殖小区5个,养殖场10个,养殖大户100个,使全县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分别达到**个,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达到36%。“两转”: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立足我县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目前,全县各类农字号龙头企业发展到*家,带动基地*万亩、农1户*万户。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组团式”、“整建制”劳务输出,1-4月份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亿元。**镇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注意选准劳务站建设、拳头项目建设和农民工培训三个切入点,不断扩大输出规模,每年有组织输出劳动力*多人,增加财政收入*多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打工镇”。困难及问题。主要是严格的土地政策与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存在着突出矛盾;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镇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能力弱;农业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农产品档次不高等。下步打算:农业是镇域经济的基础,必须抓住农业这个重第1页共7页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为着力点,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要放在优化品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上,把调整的方向放在市场需求上。粮食生产,要以扩大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为重点,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并加强良种、先进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大力推广实用科学技术,依靠科技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蔬菜生产,要在稳定蔬菜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反季节种植2和设施化栽培,大力发展高档菜、精细菜,突出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和出口创汇品种。茶叶生产,要努力扩大生产面积,争取新增茶园面积*亩。桑烟生产,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并适度扩大桑烟面积。花生生产,要进一步提高花生区域化布局水平和加工增值能力。同时,调优以板栗为重点的林果业,调大以牛猪鸡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业,并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农业。(二)以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抓好三个“一批”。一是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发挥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坚持扶持与新上并举。一方面,抓好****等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扶持,在积极争创市级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力争申报1—2家省级龙头企业,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大力引进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内每个乡镇要新上一个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不能再有农业龙头企业空白乡镇。二是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坚持先抓流通后抓生产,围绕蔬菜、花生、畜牧、林果等产业,抓好****等一批专业市场的规模扩大和规范化建设,形成一批功能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县内农产品集散市场和大购大销、深购远销的外埠批发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县外、省外的市场份额。三是发展一批流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植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和农产品市场化第2页共7页3程度。”(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要继续搞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争创工作。二要注重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