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情况调研报告一、参与分工,规律势所必然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圈之一。2007年,长三角16个城市生产总值4.7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8.7%,平均增幅15.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3.4∶54.4∶42.2,二产、三产比重分别高出全国5.8和2.1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为126.7%,高出全国60.5个百分点,出口占全国的3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50.1%。1、能源瓶颈促其扩容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能源的瓶颈开始让长三角感到“饥渴”,从“煤荒”到“电荒”再到“油荒”,能源频频告急,其生产成本大约高出安徽30%-40%。2007年末,长三角人均土地面积1.96亩,相当于全国的18%;人均耕地面积0.6亩,远低于1.38亩的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上海、江苏人均水资源分别为153.9立方米和538.3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的用水警戒线。2006年,上海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自给率为1.5%,浙江一次能源自给率为9.2%。几近饱和的空间和环境容量,长三角扩容乃大势所趋。长三角最初是XX省和江苏、浙江的15个城市,2005年在浙江台州的争取下,范围扩大到“15+1”。这是长三角第一次扩容。2006年,长三角扩容为“2+1”的两省一市。在《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了“2+1”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理解为长三角预留了再一次扩容的空间。也就是说长三角到了“泛”的时刻。什么是“泛”,按照江苏社科院院长宋林飞的说法是。长江下游入海口周边地区的16个城市是“小长三角”,苏浙沪两省一市是“大长三角”,安徽等邻近省份是“泛长三角”。2、政策走向导致呼应安徽是全国的“居中靠东”,**大约是安徽的“居中靠东”,与苏浙沪可谓“共饮一江水”。1990年,党中央、国务第1页共11页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以上海为龙头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是年7月,XX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战略决策。2004年年末,合肥提出建立包括安庆在内的沿江9城市的“9+1”城市圈发展战略。XX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规划纲要界定出“皖江城市带”,把XX市作为安徽中部崛起第一方阵的四个核心城市之一,成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排头兵。2007年,XX市公布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纲要,提出一核两带两轴六组团的规划方案,其中一核指的就是“宜城-**-怀宁”集聚核。2008年11月10日,在皖江城市带发展论坛上,专业人士称**已成为江北岸线开发条件最好的县份之一,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应该水到渠成。可以说,从国家到地方,开发长江流域的方针政策由来已久,安徽沿江城市呼应长三角的愿望也由来已久。3、经济规律迫其就“泛”根据区域经济学,如果把长三角视为中心点,则为其提供资源支持并接受其辐射的周边地区就成为该中心点的腹地。腹地是中心点发展的支撑和后盾。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的竞争就是腹地的竞争。近年来,中国的三大经济圈的珠三角城市群、环渤XX县区群的发展正是通过延伸腹地而再续发展的。通过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区”使经济区土地面积达到全国五分之一,人口、gdp、进出口总额均达到全国三分之一左右。通过构建环渤海两侧区域的大地域空间城市群,已使新经济区土地总面积达到长三角的1.7倍。这两大经济圈的发展经验给长三角的启示是:长三角是到了“泛”的时候了。从上述三个层面分析,安徽、特别是皖江流域城市参与长三角分工不是“单相思”,而更应该是“你情我愿”。二、承接产业,**条件成熟**县地处长江三角洲与中西部地区的交参与泛长三角分工合作情况调研报告内容加载中...汇处,县域总面积1808.1平方公里,东接上海等沿海开放地区,西通武汉等中西部经济中心,承东启西、呼应南北,区位优势明显。现辖22个乡镇,96.5万人口。是个历史XX县区、人口大县、资源XX县区,最第2页共11页有可能成为长三角的“腹地”。近几年随着“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推进,已成为安庆经济发展排头兵,成为皖江发展带的“经济快县”,已具备承接的能力。2003-2006年连续4年,**县进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十快县”。经济总量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2002年28.7亿元,发展到2007年68.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