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体系研究》的课题工作方案《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体系研究》课题工作方案——XX县区安龙九年制学校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体系研究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1)、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几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我校是地处XX县区的最南端的一所边远的农村学校,这里经济不是很发达,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他们多数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的甚至寄养在亲戚家里,这些监护人只能给孩子生活上的照顾,无法像父母给他们以温暖、约束和管理,大多数学生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这些学生的行为习惯极差。(2)、“隔代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群体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种状况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他们的心理健康、性格等等方面都出现了偏差;再加上这类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懂得如何关心教育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不能在思想上给予引导。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2、解决的主要问题:(1)、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时刻关注他们,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让他们快快乐乐地成长。(2)、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问题。通过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育人网络,给孩子温暖和关怀,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解决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督促孩子自觉认真地学习,课外督促监护人共同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使他们热爱学习,成为一个第1页共6页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三、课题的界定与依据:(一)课题的界定1、农村留守儿童:在我们农村,一些学生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但大多数的子女都留在了家里,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一起生活,成为儿童中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2、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它不仅仅是自动化的动作或行为,也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关爱、温暖和管理,多数行为习惯较差,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规范他们的言行,给他们以温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的成长。(二)、课题依据:1、理论依据: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在某些客观条件下通过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形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有家庭、社会等客观原因和受不良行为习惯支配、性格上的某些缺陷等主观原因。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可采用防范协约、表扬性奖励、强化暂停、过矫正、榜样法等方法。(李伯黍、燕国材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的《教育心理学》)2、事实依据:我校2008年下期对本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附:安龙学校“留守儿童”花名册、安龙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统计表、安龙学校“留守儿童”问卷调查),根据我们采集的数据和安龙镇玉兰村“爱心妈妈工作站”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情况,我们觉得必须对我校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体系进行探索。四、课题设计(一)研究对象第2页共6页确定本校所有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二)研究目标1、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农村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形成原因。2、本课题旨在对留守儿童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进行研究,使留守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快乐的生活,健康的成长。使他们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举止美、仪表美、学科学、用科学,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他们掌握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初步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集体、珍爱生命、爱亲敬长、诚实自信等情感与态度;初步养成乐于参与、文明礼貌、遵守纪律、遵守公德、爱惜资源、保护环境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3、探索出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三)研究内容1、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班级分布情况、家庭现状、监护人基本情况、监护方式及内容、校内外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