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证明信仰的一种方法离开谷歌根本没想那么多,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只有一次,回头的事回头再说。王俊煜少言寡语,一副憨直的样子,却从来不缺少主见。高三的他就已经被保送,但他觉得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会留有遗憾,于是便放弃了保送,参加了高考,竟然无意间中了广东省高考状元。又比如,对于大多数选择留在北京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北京户口都是求之不得的,有些人甚至会签类似于卖身契一般的合同。对此,王俊煜同样选择了放弃,如果继续留在谷歌,他就可以拿到北京户口。我做不出那种事,对我现在根本没什么用,即便再过十年我孩子上学的时候用到了,那玩意儿还指不定会不会存在呢。2009年,王俊煜还在谷歌。虽然日子过得安稳体面,但是他觉得自己能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少,适逢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来袭,他开始变得躁动起来。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只有一次。这是在王俊煜动摇不定时老上司李开复对他说过的话。那一年年底,台湾作家龙应台写了一本畅销书《大江大海1949》,书中描述国共内战结束之后某人因几分钟之差而未能登上去往台湾的船。这个故事对王俊煜触动很大。不久后,在2010年4月,王俊煜离开了谷歌,正式进入了创新工场豌豆荚项目。这个在一般人看来重大的人生选择,王俊煜做起来却是相当地轻松随意,他称这只是一个微小的选择。如果一个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素质,乐于接受挑战,那么即便在五六年前他错过了Facebook的Offer,还会有LinkedIn的Offer在等着他。用王俊煜的话说,他只是对政治活学活用,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已。如果把规划划分为短中长期,中间这一环对王俊煜而言始终是个盲区。打个比方,如果问豌豆荚五年内什么样,他可以给出答案;如果问两年内应该做什么,他就说不清楚了。中间一段我不想去规划得特别仔细,没有用,变数太大。王俊煜说。北大元培班前两年是不需要选专业的,让学生自己找兴趣方向,当很多同学早早地计划好方向,并且为之努力的时候,王俊煜修了几门捣乱性质的课,做了几件现在看来玩儿票性质的事,最后都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比如他曾经为实验班创办了一份周刊,叫做《元培时讯》,从2004年创刊到现在还保持着每周一刊,并且已经往新媒体方向转型了,他很有成就感。但他没有选择新闻专业,最终选择了物理专业。可即便选择了物理专业,王俊煜也并没有想清楚学物理以后做什么。王俊煜更倾向于选择一条不费脑子的路,学物理然后出国就是这样的一个选择。于是为了出国打算,他又学起了英语。王俊煜真正找到自己的事业方向是从写博客开始的。他从2004年开始写博客,2006年开始用Facebook,2007年开始用Twitter.他是最早接触到Web2.0、用户体验等新概念的那批人之一。作为互联网爱好者,他开始疯狂地写博客,记录自己对互联网的观察和思考,在电脑上做排版、设计,并且会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赚一些小钱,比如某个同学要做个网站、某个社团要设计个展板,而这些统统和物理没有半毛钱关系。最终,物理专业毕业的王俊煜没有出国,而是进入了谷歌做产品设计师。之后他又走出谷歌,进入创新工场,在许多人看来,相比自主创业,孵化器下的创业就和过家家一样,豌豆荚曾一度被人笑称为豌豆姑娘。但豌豆荚也需要从创新工场毕业。南有91助手、腾讯手机助手分食市场,北有360手机助手后来居上,和其他创业公司别无二致,豌豆荚需要面对残酷的商业竞争和各种暗流的洗礼。处女座+好学生的王俊煜是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小清新,这一点在豌豆荚产品上有着最明显的体现。但豌豆荚现在主要用户群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王俊煜一直希望豌豆荚可以成为这样一款非常大众的产品。我们接触到的很多用户,他们的很多行为,真的很让人吃惊。王俊煜说。项目成立之初,王俊煜决定PC客户端入手,创新工场的高层和行业内的一些前辈纷纷来劝他,希望他改变主意,因为整个PC客户端的产业已经开始没落,Web端是创业的热门趋势。20岁出头,初入创业工场的王俊煜顶住了压力,他觉得用户端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下载体验,并没有落伍,事实证明,他的坚持是正确的,直至现在,对手机助手类工具而言,客户端依旧是优于Web端的解决方案。王俊煜说,不自负的人是成不了事的。豌豆荚推出之前,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