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大全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为了减少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保证医疗秩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本防范及处理预案。一、适用范围从事医疗活动的各科室及服务站二、概念定义1.医疗纠纷:是指医务人员在医院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发生的争执2.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3.医疗隐患。凡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4.医疗意外。是指由于患者病情或特殊体质不可抗力而发生难以预料和无法防范的后果。三、组织领导及职责医院成立医患关系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务科,科室成立医患关系协调小组。(一)医患关系协调领导小组1.组成组长:胡正方副组长:郑冲组员:孙玉良、杜万丽、王卫金、俞国联、胡国芬、袁劲红2.职责(1)组织落实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预案。对全中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防范工作统一决策和部署。(2)实行医疗安全隐患零报告制度,督促检查指导科室对医疗安全隐患的自查和整改工作。(3)接待患者及家属的投诉,协调处理医疗纠纷。(4)第1页共7页指导科室对医疗文书的完善、整理收集、保管工作,避免在医疗事故争议鉴定或法院应诉时举证不能的情况发生。(5)负责医疗纠纷发生后对医疗文书的封存工作。(6)协助科室和相关部门做好与医疗纠纷相关的药液、血液、注射器、药物等现场实物封存工作。(8)负责向上级各部门报告工作。(二)科室医患关系协调小组(可由质量管理小组兼任)1.组成组长:科室主任或部门负责人组员:科室成员2.职责(1)组织本科室的员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规范,依法执业。学习情况做记录。(2)执行医患沟通制度,尊重并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执行各种告知、知情同意。组织科室工作人员参加医院举办的医疗纠纷处理及医患沟通技能培训或讲座,并加以应用。(3)负责科室的医疗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及时报告。(4)接待科室内部患者及家属对医疗工作的投诉,协调医患关系。(5)重大医疗纠纷及时上报,配合医务科妥善解决。(6)配合医务科做好科内纠纷在医学会的鉴定和在法院的应诉工作。四、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防范预案(一)实行医疗隐患登记报告制度1.医疗隐患登记报告制度(1)科室定期自查医疗隐患,登记,制定整改措施,向医务科报告。(2)全科门诊科检查日常工作,汇总发现的医疗隐患,提出整改措施,要求当事科室立即整改,并跟踪整改进展情况,及时向分管主任报告。(3)分管主任总结阶段性整改效果,向全中心通报。(4)对科室不落实自查隐患、发现隐患不整改、不报告的行为予以处罚。(5)检查记录本由专人负责保管。第2页共7页2.医疗隐患登记报告制度实施细则(1)医患关系协调小组成员每月进行医疗安全自查,将发现的隐患逐一登记,召开医疗安全分析会,制定整改措施,同时对上个月的整改情况进行总结。(2)全科门诊科及时将当月工作检查中发现的医疗隐患及采取的整改措施进行汇总,同时对上个月的整改效果进行总结,向分管主任汇报。对高风险科室(外科系统、介入科)作为医疗安全工作检查的重点,对纠纷高发科室加大监管力度。(3)当事科室接到医务科下达的整改通知书后,按要求在3天内完成整改工作。(二)加强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学习和落实每年组织1次对医务人员进行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与考核。(三)开展医务人员三基训练防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与提高医疗质量和加强医务人员三基训练相结合,每年开展1次对所有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与考核,并检查执行情况。(四)加强行风建设配合纪检监查和服务督导部门,进行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五)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中维护患者权益的制度》1.尊重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各种权益,针对生理-心理-社会的差异性,在医疗服务中必须实施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