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帮蒋介石一把:毛的秘书林克谈炮击金、马的前前后后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突然对金门、马祖等蒋军盘踞岛屿发起猛烈的炮击,使整个世界为之震动。半个月后,整个行动的总导演毛泽东也说没料到"金门、马祖打这样几炮",会使"这个世界闹得这样满天风雨,烟雾冲天"。从那一天起,金,马地区的炮战成了一个固定的程式,一直持续了21年。34年过去了,当年如此重大的事件究竟缘何而起,其间前前后后的曲折内幕,毛泽东曾如何以超人的胆略和睿智,驾驭着变幻无定的险恶局势,即便是绝大多数曾经亲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也不得而知。而愈来愈多的后来者,甚至不知道大陆与台湾之司,曾有过这样一段历史,对此,曾在毛泽东身边当了12年国际政治秘书的林克时有感叹。也许正是为了不要使这种感叹持续下去吧,我请他将这一段往事,详详细细地叙说了一遍。1.乘胜解放台湾的最初意图/一连串胜利后的轻敌情绪/强攻金门,9000将士壮烈牺牲1949年6月,蒋介石败退台湾。当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认为:应该乘胜利余勇,一举解放台湾,不给蒋帮在海岛喘息之机。这一意图,反映在7月30日以毛泽东、朱德名义给华东军区和华东海军的一份密电中:"陈(毅)、粟(裕)、张(爱萍)三同志:新中国马上要成立了,希望你们抓紧做好解放台湾的准备工作,加强海军力量,做到中央一声令下,随时歼灭敌人。"屯兵江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随即接到中央军委进击福建,扫清华东残敌的电令。三野立即派由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参谋长陈庆先率领的第10兵团出击福建。当时正值盛夏酷暑,但第10兵团28军、29军、31军进兵神速,仅一月之间即到达作战位置,并完成作战准备。从8月11日至10月17日,第10兵团相继发动福州、漳州、厦门等战役。作战进展顺利,共歼敌近10万,而我军伤亡:不足5000人。福建全省的解放,使距厦门10公里之遥的金门岛守敌十分恐慌。金门共分大小金门两座岛屿,大金门形似哑钤,总面积161.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74.5公里,但便于登陆的地段仅16公里。为了增强该岛的防卫,国民党迅速调集部队,使原有的2万守军增至3万。恰在此时,三野和中共华东局又接到中央军委电令,要他们认真研究以较少的代价,在较短时间内解放台湾的方略。向台湾的进攻,仿佛成为指日可待之事。就在这种氛围下,第10兵团在接管厦门工作紧张进行的同时,匆忙部署强攻金门。由于在一连串的胜利后产生了轻敌情绪,所以对过去根本不熟悉的渡海作战没做充分的准备,对风向变化、潮涨潮落对战事的影响缺乏周密的思考,仅从第28军、29军中抽调7个团2万人,作为登陆作战的全部兵力。登陆作战由28军军长朱绍清指挥。此时,共筹集到一次可运兵3个团的船只,按计划分两批登陆.10月24日夜晚,也就是厦门解放后仅一个星期,强攻金门第一梯队3个团和2个营9000余人,登上了渡海的木船。此时海面刮的是侧逆风,大大延缓了船速,结果在敌军炮火拦击下,我军伤亡很大,航渡队形全部打乱,但作战部队仍顽强驶向金门。登陆后,又赶上退潮,渡船全部搁浅,被敌机炸毁,使第二梯队无法实施增援.第一梯队失去撤退的舟具。我军激战三日,弹尽援绝,9000余人大部分壮烈牺牲,首攻金门以失败告终。2.毛泽东亲自部署解放海南岛/杜鲁门准备坐观蒋介石自生自灭/蒋经国派李次白悄悄潜入大陆,与中共接洽暂不攻台/美国变"弃蒋"为"保蒋"/台湾中立化"之说/毛泽东认为在台湾问题上再不表态,"我们就将犯极大的错误"/首次炮击金门首攻金门失利后,中共短期内中止了渡海作战的行动,直至1950年春夏之交发动解放海南岛的战役。这次战役吸取了首攻金门的教训,毛泽东亲自致电承担攻击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对如何强渡、第一梯队的兵力、登陆后的作战原则、后勤保障等问题,都做了极为详尽的指示。四野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解放海南岛的作战,采用了分批偷渡与大规模强渡相结合的战术。首先分四批偷渡入岛近万人,与岛内琼崖纵队会合,做强渡内应。然后以13个团约4万人强渡。整个战役持续了约一个半月,以歼敌3.3万胜利告终。通过这次战役,解放军积累了渡海作战的经验。海南岛失守后,再次引起蒋介石集团的惊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