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雨季造林实施方案浅议雨季造林技术摘要。雨季造林,精细整地是基础,良种壮苗是根本,造林时机是关键,抚育管理是保障。本文对雨季造林的技术措施加以探讨,以供造林工作者参考。关键词:雨季造林管理技术雨季造林作为春季造林的重要补充,在我林区已实行多年,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由于我林区春季雨量极少,气温干燥,土壤墒情较差(尤其是荒山荒地),造林成活率较低。每年七、八月份则降雨量大,且相对集中。此时期温度高,湿度大,墒情好,正是造林的大好时节。但与此同时,雨季造林时间性强,技术要求较为严格,造林难度大,可选择树种较少。为此,要充分利用雨季造林的有利时机,适时适地搞好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就必须加强对雨季造林的技术管理。1、合理整地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一般是上年秋季整地,翌年造林。也可春季整地雨季造林或者雨季随整地随造林。整地方法、规格的确定,要依照水土保持的要求,尽可能减少破坏地表,减少水土流失。为此,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对山坡上部及25°坡以上的地类,采用穴状、鱼鳞坑整地,规格:穴状整地,穴径40~50厘米左右,深30~40厘米;鱼鳞坑整地,鱼鳞坑长径30~50厘米,短径30~40厘米,深20~40厘米土堰宽,高10~20厘米。山坡中部及15°~25°坡地,采用鱼鳞坑、水平阶整地,规格:鱼鳞坑同上。水平阶宽1~1.5米。长以便于整平地面为宜,深30~60厘米。山坡下部及15°以下的地段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宽2~5米,长度随山形地势具体情况而定,深30~60厘米,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之间保留2~3米的生土带。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整地,都必须在整地前做好规划设计,并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2、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雨季造林,掌握时机非常重要,尤其是裸根苗造林,若能第1页共3页在栽后下雨,并有几天的阴天,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阳光对苗木尤其造林当天苗木的暴晒时间,经过一夜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等雨,要严格遵循“三不栽”的原则,即雨不透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3、树种选择和苗木规格雨季并不是所有的树种都适宜造林,要选择水分蒸发强度较小,萌芽力强的树种。山区宜选择松类、柏类等;河岸滩涂、低湿地区宜选择杨树、柳树等树种。具体说来,荒山以营造防护林和薪炭林为主。青石山宜选用侧柏、樟子松等树种;沙石山则宜选兴安圆柏、兴安杜鹃等树种。苗术规格:荒山荒地植树造林时,针叶树苗选用2~3年生,阔叶树1~2年生。杨柳插条应从优良母株上采集l~2年生直径2~4cm,长度12cm左右,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枝条。城市园林绿化,宜用3~10年生大苗栽植。雨季造林的苗木,应尽量采用容器育苗,即省时间又能提高成活率,但裸根苗要提前进行科学处理。(1)针叶树苗应带宿土(老坨土),每穴2~3株丛植。(2)阔叶树栽前要剪去部分枝叶,沾泥浆草袋包装。(3)萌芽力强的树木可截干(枝)造林,如杨、柳树等。4、植树造林技术(1)随起苗、随包装、随运输、随栽植,当天苗木当天栽完。雨季温度高,湿度大,苗木易失水发热霉烂,降低生命力。据测定,樟子松起苗后在阳光下裸露10min栽后成活率仅为30%,1h后全部死亡;兴安圆柏裸露1h成活率为67%,裸露4h成活率仅为3.1%。因此,雨季造林一定要做好苗木保护措施,最好在阴天,清晨或夜间起苗,包装好。运输中每隔3h喷水降温1次,放置在阴凉、通风、湿润处。栽植时将苗木放于桶内,以减少裸露时间有利成活。(2)荒山造林要因地制宜。15°以下缓坡可开挖“大卧牛坑”或整理水平阶、水平梯,规第2页共3页格:宽1~2m,深30~45cm,垒坚固的双层石堰,两阶间保留2~3m生土带。15~25°坡的地方,采用“鱼鳞坑”方式,规格:长1~1.2m,深20~35cm,垒双层石堰。25°以上地段,可采用“穴状”,规格:穴径50cm,深25~30cm,也可搞“一锹松”造林。(3)栽植方法。不同树种栽植方法有所不同。松柏类一般栽在山坡中上部,挖一锹见方的坑,每坑栽2~3株。杨、柳树剪叶留叶柄,顶梢留13个嫩叶,挖一米见方的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