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5章水和废水监测VIP免费

第5章水和废水监测_第1页
第5章水和废水监测_第2页
第5章水和废水监测_第3页
第5章水和废水监测△本章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水质监测的对象、目的、项目;2.掌握如何制订水质监测方案;3.掌握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4.掌握物理性质的检验;5.掌握水样中金属化合物的测定方法;6.掌握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7.掌握水样中有机化合物的测定;8.掌握水质污染的监测、底质监测。△本章重点监测方案制订;SS、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无机物、COD、BOD5、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生物监测。△本章难点监测方案制订;金属化合物、pH、DO、含氮化合物、COD、BOD5、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本章教学目录5.1概述5.2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5.3物理性质的检验5.4无机物的测定5.5有机化合物的测定5.6水质污染生物监测5.7底质监测5.8我国地表水水质监测网络5.1概述5.1.1水和水体污染5.1.1.1水和水体水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分布于由海洋、江、河、湖和地下水、大气水分及冰川共同构成的地球水圈中。据估计,地球上存在的总水量大约为1.37×109km3,其中,海水约占97.3%,淡水仅占2.7%。淡水不但占的比例小,而且大部分存在于地球南北极的冰川、冰盖中,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河流、淡水湖和地下水的一部分,总计不到总量的1%。见表5-1。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之一,除供饮用外,更大量的用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也在日益增加。工业发达国家的用水量几乎每十年翻一番。见图5-1。我国属于贫水国家,人均占有量约2.52km3/a,低于世界上多数国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将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回流水及其他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江、河、湖、地下水等水源的污染,引起水质恶化,使水资源显得更加紧张;亦使保护水资源显得更加重要。水体是河流、湖泊、沼泽、冰川、海洋及地下水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水,也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及水生生物。从自然地理的角度看,水体是指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综合体。5.1.1.2水体污染水质污染可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主要类型。化学型污染系指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的酸、碱、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物理型污染包括色度和浊度物质污染、悬浮固体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色度和浊度物质来源于植物的叶、根、腐殖质、可溶性矿物质、泥沙及有色废水等;悬浮固体污染是由于生活污水、垃圾和一些工农业生产排放的废物泄入水体或农田水土流失引起的。热污染是由于将高于常温的废水、冷却水排入水体造成的;放射性污染是由于开采、使用放射性物质,进行核试验等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沉降物进入体造成的。生物型污染是由于将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随之引入某些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水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这些变化包括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被微生物降解等,其结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质的变化,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但是,当污染物不断地排入,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就会造成污染物积累,导致水质日趋恶化。5.1.2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水质监测可分: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库、海水)和地下水。进行监测的目的可概括几个方面:(1)对进入江、河、湖泊、水库、海洋等地表水体污染物质及渗透到地下水中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2)对生产过程、生活设施及其他排放源排放的各类废水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依据。(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对策提供依据。(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订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规划,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手段。5.1.3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依据水体功能和污染源的类型不同而异,水质监测的项目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方面的监测项目,其数量繁多,但受人力、物力、经费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一监测,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环境标准中要求控制的危害大、影响范围广,并已建立可靠分析测定方法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