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体制改革加速县乡政府职能转变2006-04-0409:37:273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一份题为《转变县乡政府职能:目标、问题与政策建议》的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加速中国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大思路正在日渐明朗,财政体制的改革被视为关键一环,并建议逐渐建立中央、省、市(县)三级财政体制。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中国政府已清醒地意识到,基层政府职能向服务型公共型的根本转变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大战略的关键……新农村建设对县乡政府职能定位的要求县乡政府最贴近农民,更容易获得和把握农民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信息,由县乡政府分析利用这些信息,可以避免信息在政府间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信息不对称乃至信息失真,从而可以使公共支出的安排更有效。与中央和省级政府相比,由县乡政府负责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具有信息搜寻费用低、安排的项目针对性强和更便于引导农民参与等优势。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角度看,县乡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范围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着重加强公共服务职能。为公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县乡政府的基本职能。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的平等化。大力发展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事业,加强农业科普和农民技能培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供给等。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职能。依法加强社会管理,保障民主法制、维护社会秩序是县乡政府的重要职责。三是,切实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稳定和完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农产品补贴制度;加强对城镇化的规划、指导和财力支持,改革户籍制度、城乡就业制度;加强对土地、能源和水资源的监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督,加强执法力度,尤其是要加大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力度。县乡政府职能错位制约新农村建设《报告》指出,作为最基层的政府,县乡政府直接面对“三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必须强化其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职能”。由于基层政府更加贴近基层群众,更容易及时了解人们的需要,因而对一个地域而言,也就更能提高政府发挥公共职能的效率和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对基层政府在发挥政府公共职能方面重要作用的一种肯定。以此为目标,《报告》强调,为公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才是县乡政府的基本职能。同时,基层政权也要依法加强社会管理,保障民主法制、维护社会秩序。而在基层政府与发展区域经济的关系上,《报告》明确指出,县乡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应着力为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上述表述显然具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县乡政府职能上的“错位、越位、缺位”早已被广泛诟病。目前,县乡政府的职能既有“缺位”也有“越位”。“缺位”主要表现为对农村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欠账较多,农业税费改革引发的县乡财政紧张有可能使“缺位”现象进一步加剧。“越位”则主要表现在某些地方政府出于追求政绩、屈从于不切合实际的“达标升级”要求,向农民提供超出其有效需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如高标准的公路,过高标准的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等。这些超出农民有效需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是导致农民负担加重,就是形成县乡政府的债务负担。“越位”还表现为部分地方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甚至干预企业经营。县乡政府职能的“错位”加深了农村的社会经济矛盾。在分析原因时发改委的报告承认,“唯GDP”的发展观和对行政管制和经济处罚的手段依赖,无疑是县乡政府职能定位偏失的两大病因。而同时,报告更强调,财政体制,是影响县乡政府发挥其应有职能的“关键性问题”。关键点在基层财政体制改革3月21日公布的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明确提出,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只减不增”。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取消农业税后,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而此次发改委的报告称,管理层次过多导致行政成本高昂,行政效率低下。在政府间关系上,我国行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