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区课程改革指导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方案》,按照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教育发展实际,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完善现有的课程体系,大力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学校育人质量与水平,为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完善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教育模式、评价方式及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三、工作要点(一)提高课程实施水平1.严格落实课程计划。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及联席会等形式,依托督导、调研、教研、培训等工作,实时监控和反馈课程开设情况,保证全区各校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全面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用于发展个性特长和体育锻炼。2.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加强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生本化建设,各校要切实发挥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的作用,根据学校特色,科学设计并大力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力争到2015年,各校都有特色化、序列化的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学的机会,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二)大力开发课程资源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严格按照课程实施标准的要求配齐、配足师资力量,保证本专业教师必须从事本学科教学,兼职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第1页共5页使教师队伍达到一专多能。进一步完善图书、实验器材、体育器械、教学场所、网络等设施,使其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注重设施设备的使用率,教育局每年组织专项督查,通报使用情况。充分利用校会与升国旗、班会、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等,开展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校园素质教育文化环境。2.充分挖掘校外资源。有计划开发及利用家庭、社区等校外资源,调动一切力量支持学校课程改革。自主建设校外实践活动基地,方便开展各种课余及校外活动,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适合的课程资源。(三)提高教师课改能力1.强化教研训一体化工作力度。健全学区一体化管理机制,学区、学校要明确各自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完善区本、校本教研训制度。依托“四名工程”建设,发挥“名师工作室”及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有主题开展区本及校本研训,不断增强教研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励广大教师建构教研训共同体。2.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热情。探索建立教师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给教师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研究氛围,调动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教研培训表彰奖励制度,把自主学习纳入教师评价之中。3.发挥重点课题驱动作用。深入开展“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重点课题研究,各校、各学科要将各项课题与重点课题进行有机整合,倡导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小专题研究。每学期举办小专题研讨会,推广运用成型的经验成果。(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1.变革课堂教学方式。以“同研一节课”为载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课题研究为抓手,研究制定课堂观察量表,每学期不定时开展课堂观察,反馈课改情况,指导改进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我区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深度变革。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为目标,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创第2页共5页新课堂教学评价,加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品质,积极构建生命化课堂。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实现常态课堂的优质化,创新开展达标、赛课、课堂教学专项评估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构建素质教育常态课堂教学新模式。每年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同研优秀成果展评,使之常态化。(五)完善课程评价体系1.科学开展评估。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