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县教育系统公职员人员应知应会内容第一篇拜城县“三民”活动应知应会内容,拜党发〔2014〕4号文件。(“三民”活动指: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1、八个引领:文化思潮引领、法治文化引领、文明素质引领、建筑风格引领、现代服饰引领、饮食文化引领、榜样示范引领。2、七项群众宣传教育工作法:算帐对比法、现身说教法、编组宣教法、分类宣教法、村组评比法、家长管教法、重点人员帮教法3、“五逢”工作法:逢喜必道贺、逢难必帮助、逢恼必排解、逢病必探望、逢节必慰问。4、“四季拜城”春意拜城、夏凉拜城、秋收拜城、暖冬拜城5、基层党组织“六有目标”:有坚强的服务核心、有本领过硬的服务队伍、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有健全完善的服务机制、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6、五个不放心重点项目:即,不放心的人、不放心的事、不放心的物、不放心的区域、不放心的环节。7、十个密切关注:一是密切关注暴力恐怖活动的演变规律和异常宗教现象;二是密切关注宗教人士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三是密切关注信教群众基本状态。四是密切关注朝觐返回人员的现实表现,有无异常举动。五是密切关注妇女群体的宗教信仰情况。六是密切关注青少年群体的基本情况。七是密切关注普通群众的基本状况和社会动身。八是密切关注各类群众的社会关系。九是密切关注党员队伍的发展变化情况。十是密切关注“本土化”、“家庭式”的宗教思想渗透、传播,防止出现大面积家庭成员宗教氛围。8、7个重点分析评估项目:(1)分析评估宗教领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分析评估党员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支持力度;(3)分析评估各类不放心人员的思想状况、言行动向(4)分析评估宗教人士的可靠程度,是否具备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能力,正确引导信教群众;(5)分析评估乡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派出所和各站所班子发挥作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6)分析评估学校教职工的情况,教育领域是否正常,是否有其他苗头;(7)分析评估影响社会稳定方面的隐患以及薄弱环节。9、一反两讲是什么?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10、两个防止是什么?坚决防止发生恶性暴力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11、两联系一教育是什么?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联系宗教人,教育引导信教群众。12、什么是“三非”?非法宣传品,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网络传播活动。13、三股势力是什么?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14、三项制度:定点帮扶制度、“双向承诺”制度、分类评比制度15、四项活动:联乡干部包村入户、一普三提高、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五逢工作、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16、四互活动:互学语言、互交朋友、互学文化、互相帮助活动17、四包两教育:包督查、包安置、包转化、包稳控,教育本人、教育其家属18、五个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19、五种能力:深入群众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引领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20、五个关系:打与防的关系、疏与堵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功与过的关系、传统民俗与“舶来品”的关系。21、五个时期:1、文明的过渡期2、社会的转型期3、民族关系的弥合期4、宗教极端的升温期5、外部环境的渗透期22、五大活动:大宣讲、大奖赛、大派送、大学习、大揭批23、对于暴力恐怖活动:发现要早、防范要严、打击要狠、处置要快、代价要小24、七项工作: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强化基层基础、提升干部能力25、非法宗教活动是什么?违反宪法、法律、法规、政策的宗教活动。26、马克思主义的“五观”是什么?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27、处理民族宗教关系的根本愿则是什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8、努力提升处置、发现、打击、防范的“四种能力”是什么:提升处置能力、健全应急处突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的能力、提升发现能力、强化情报信息的主导作用的能力,29、怎样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答:要把解决好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核心任务;要把排除化解矛盾,源头预警预防作为工作重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