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联合体方案沈阳召开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启动会议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XX市卫计委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模式,一套会做到真正打破沈城医疗人才梯队、技术设备不均衡局面,又能让市民从中真正受益的机制。2015年8月7日,在中国医大附属一院大东医院召开的沈阳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工作启动仪式上可以获悉,这套独特的模式,可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架设在省属、部队属、市属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被取名“沈阳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根据XX市卫计委、XX市财政局、XX市人社局联合下发的《2015-2017年沈阳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通知要求,从2015年探索试点开始,截至2017年的巩固稳定期,三年内,XX市范围内将形成至少28个医联体良性运转。其中,2015年将组建9个医联体试点,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沈北XX县区、浑南区为医联体试点区县。2016年还将组建9个医联体,每个区县市至少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运行。而在2017年,则会组建10个医联体,每个县区两三个医联体签约运行。组建医联体平台,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探索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还有,要推进医联体内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建立医联体诊疗信息平台。“医联体”这种新模式不仅可以推进医改中所倡导的“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而且还可以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医联体的组建、运行和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医疗联合体相关信息一、简介所谓“医疗联合体”,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组成“医疗联合体”,居民则选择就近联合体签约就医,在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在联合体内,核心医院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基层医院提升服务能力,第1页共5页基层医院则将不能处理的疑难重症患者优先转入核心医院治疗,以改变无序就医的状况,达到疾病分级诊治的目的。这既方便了人民群众便捷就医,也可有效缓解核心医院人满为患的现状,是一条适合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新路径。二、发展进程医疗联合体概念是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提出,目前(2014年)上海、广州等地已经陆续建立。其中上海在2011年初就开始建立“医疗联合体”。2012年11月17日,由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三甲大院联手一、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4家医疗机构组成的跨行政隶属关系的“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国内率先启动。2013年3月,XX省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XX省已经以朝阳医院、友谊医院和世纪坛医院为核心建立了三家医疗联合体,2013年内医疗联合体的数量有望达到6至7家,来两到三年,将建立20个医疗联合体,打通区域内患者转诊通道。2014年下半年,XX县区将实现北医三院、人民医院、世纪坛医院3家三级医院与2家区属二级医院、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公共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三、运行机制医疗联合体建成后,将确立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联动发展”的合作机制。资源共享核心医院对联合体的各医院各种支持均是免费,除了派专家到卫生院坐诊,并为卫生院派来检验、超声医师昼夜开展临床检查,对卫生院的手术室包、医疗器械集中到核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对常规会诊和一般病人在卫生院诊断治疗和住院,对需要进行特殊检查治的病人由急救车免费转运到核心医院检查质量,逐步实现了分级诊疗。医院还为此配备车辆每天送医务人员到卫生院上下班。医院负责对组织内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进行规范化免费培训,逐步建立基层医师参与核心医院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学第2页共5页术交流、科研协作,核心医院医师在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或兼任学科带头人机制。联合体内学科间实行优势互补与合作,联合开展科研和教学,推动资源共享。建立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后,还可以实现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联系和沟通,实现信息“联合体”。基层医疗机构通过医疗资源的统筹共享,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