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天深”碳交易方案拟出20XX年家企业被纳入试点交易第一篇。“北上天深”碳交易方案拟出2000家企业被纳入试点交易还有半年时间,中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XX省、XX省、XX省、XX市、XX省、XX省及XX市),将启动试点交易。目前,这7个试点省市正在“竞速”部署,其中步伐快的有XX省、XX省、XX省,XX市则呈“后来居上”之势(四市简称“北上天深”),XX省速度居中,而XX市、XX省则略为缓慢。根据“北上天深”目前的方案,粗略统计,拟被纳入四市试点交易的企业数量将超过2000家。对于这些企业来说,碳排放权交易是“紧箍咒”还是“大红包”。这个问题与碳配额分配紧密相关。“说白了,碳市场只有能给参与方带来利益,企业才会愿意加入,否则,就会像排污权交易那样无法施展。”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理事、碳金融专家王毅刚对本报记者表示。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行动,是为开展全国范围的碳交易市场先行试验,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认为,将充分尊重地方意见,让它们大胆尝试,今后在总结7个试点基础上,由国家发改委统筹规划考虑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指出。孙翠华还透露,《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管理办法》已经上报给国家发改委主任,一旦签发就可以开始实施。本报记者了解到,该管理办法把联合国eb的机制、理念、做法借鉴到国内,界定由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活动产生的中国核证减排量(ccer),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将自主决定对ccer的使用,以帮助实现各自省市碳强度下降目标的实现。第1页共5页近2000家企业拟纳入“北上天深”试点交易北京、上海、天津都不约而同地以“1万吨”为分界线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速度来看,属“第一梯队”的为XX省、XX省,XX省、XX市。粗略统计,拟被纳入“北上天深”试点交易的企业数量将超过2000家。其中,速度最快的无疑是XX省,该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方案》已率先上报国家发改委,并于今年3月28日率先举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仪式”(参看本报2012年4月3日报道:北京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拟强制纳入600家单位)。另外,本报记者了解到,XX省、XX省、XX市都已完成了各自的试点初步方案,待市政府办公会通过后,将上报国家发改委。按国家发改委试点工作的要求,2013年将启动试点交易,意味着只有半年时间,“到时候应该可以启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裁林健对本报记者乐观表示。碳排放权交易主体的界定是市场人士颇为关注的问题。对于碳排放权交易主体的界定,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XX省、XX省,XX省都不约而同地以“1万吨”为分界线。XX省方面,拟被强制纳入该市碳排放权交易的主体为,XX省辖区内2009-2011年,年均直接、或间接二氧化碳排放总量1万吨(含)以上的固定设施排放企业(单位)。“按照目前这么一条线来看的话,大概有400-500家法人企业会进来。”XX省环境交易所总裁助理毕建忠估算。至于XX省,试点初步方案考虑,年二氧化碳排放一万吨当量以上的工业及非工业企业原则上参与该市试点。“我们最新的规划是定了380家企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钱锋透露。XX省的“1万”指的是能耗而非二氧化碳排放——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拟纳入该市试点交易。“方案中涉及五大行业的100多家企业,其碳排放量占全市60%左右。”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总经理王靖透露。XX市另辟蹊径,并没有划定一条分界线。“深圳的情况是小而散,我们没有大型的工业企第2页共5页业,所以我们的排放源相对比较分散,也比较小。”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全面开展了企业碳清单的编制工作,明确要纳入碳交易主体的范围,通过与市统计局全面的合作,摸清了XX市一些主要的工业企业、还有第三产业一些企业的能耗情况,初步拟定了五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给市领导做评估,五个方案包括了从600多家到1200多家的企业数量范围。”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上述负责人透露。企业的“紧箍咒”还是“大红包”。从“北上天深”目前的方案来看,并没有充分体现“宽松配额”的意识对于拟被纳入“北上天深”试点交易的近2000家企业来说,碳排放权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