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省辖市市长经济责任审计思考省辖市市政府是我国政权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地位。作为一个地方的行政主要领导而言,市长担负着重要的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对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负有首要责任。近年来市长经济责任审计实践表明,审计理念、审计路径、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审计结果等值得审慎与思考。一、审计目标定位要准确审计理念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监督体现服务、制约体现促进”的理念,寓服务于监督之中,促进与制约并重。审计路径上,要坚持以政府性资金审计为主线,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沿着市长经济权力运行轨迹,通过围绕省政府下达的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围绕市本级人大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围绕对社会公开承诺的事项完成情况;围绕市长本人履职报告所确定的审计内容开展审计工作,重点审查和评价市长任期内按照法定职责和程序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以及遵守廉政规定的情况和效果,为组织部门考核、任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揭露和查处经济运行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维护财经法纪,规范经济行为,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公信力,推进责任政府、法制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执政为民、依法行政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二、审计重点内容要突出市长肩负一方经济、社会发展重任,审计内容纷繁复杂,必须突出审计重点。市长经济责任审计要以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为基础,沿着市长经济权力运行轨迹,突出对市长任期内按照法定职责和程序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和监督权情况和效果的监督检查。重点关注涉及民生、发展等重大经济决策以及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情第1页共4页况,关注土地转让、房地产开发、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设项目等方面的问题,关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明确其经济责任,评价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三、审计揭示的主要问题及启示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个别节能减排指标未达标。二是政府向社会承诺部分事项未按规定时间或标准完成。三是财政收支不真实。四是欠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五是非法占地、以租代征耕地、未实行“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六是部分项目不招标、拖欠工程款、违规带资建设。七是部分学校违规集资、违规收费等。审计启示:(一)个别节能减排指标未达标,警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并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节能减排摆在了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不仅是国家的严格要求,更是自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决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如不加快推进节能减排,仍继续沿用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200多年世界工业化进程实质是以获取财富为主的利益驱动发展。科学发展,必然改变过去单一、片面、粗放、急功近利、对自然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式的增长模式,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必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兼顾企业利益和公共利益,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球利益。践行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建立与此相适应的领导干部政绩观,以及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比如采用绿色gdp、增加生态环境指标的权重等。政绩观直接反映着各级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政绩观存在偏差,科学发展观就难以得到很好贯彻。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辩证统一,就第2页共4页必须纠正单项增长的片面政绩观,树立全面过硬的政绩观;纠正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观,树立整体提高全面发展的政绩观;纠正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观,树立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