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文[全文5篇]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农村能源紧缺和环境压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建设节约型农业,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6年起实施农村沼气推广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一、指导思想实施农村沼气推广与生态家园富民行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和清洁生产为切入点,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核心,以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沼气示范村、示范农户建设和规模化种养场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探索污染零排放的生态新村(种养场)模式,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努力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二、行动目标“十一五”期间,以建制村为实施单位,按照“突出重点、积极稳妥、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建设沼气示范村(场),示范村(场)要求30%以上的农户推广使用沼气。计划每年新建户用沼气池6万个,“十一五”期间新建户用沼气池30万个,力争到2010年,全省累计推广户用沼气池达到48.2万个,占全省适宜推广沼气农户(144.4万户)的比例提高到33.4%。同时,每年扶持规模化种养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60个。提高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推动沼气普及和功能拓展,提高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水平,在项目区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创建现代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美好家园。三、主要任务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协调发展”的思路,逐年扩展,全面推进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重点扶持粤北山区和东第1页共5页西两翼地区,尤其是1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侧重加大对承担生态保护功能的贫困山区的支持。扶持的重点对象是沼气建设条件适宜的养殖专业户、专业村和规模种养场。通过整合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帮助建池农户取得综合效益,改善人居环境和畜禽场养殖生态条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形成“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新格局,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四、重点工作(一)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农村沼气建设应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通过在示范村重点推广6~8立方米户用沼气池,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等生态家园模式建设,把农业废弃物开发利用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结合起来,把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民致富结合起来。(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推广养殖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技术。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模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促进我省养殖业走上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发展道路,推进畜禽产品清洁化生产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三)加强技术服务网络建设。鼓励和支持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群众性科技组织研究、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村能源技术。加大建池技工的培训力度,“十一五”期间,省、市、县每年培训有上岗证的专业技工1200名,推行职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加快健全农村能源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沼气设施的后期运行管理和服务,做到县级有农村沼气推广部门,镇有专业施工管理队伍,村有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向建池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保障沼气的安全生产。积极探索沼气技术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推进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走上专业化施工、产业化发展、物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轨道。五、行动原则第2页共5页(一)科学规划,有序推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科学制定全省农村沼气总体发展规划。各地要根据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畜牧业发展规划等实际情况,以省级农村沼气总体发展规划为基础,科学制定当地农村沼气发展中长期规划,推广与当地自然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的能源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规划要制订到村,落实到户到场,突出“四个结合”,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