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XX年XX年)编制提纲2017年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提纲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1.基本情况1.1生态本底情况。城市开发前的自然生态状况。1.2城市现状。1.3试点区域:区域划定的原则、依据和位置,汇水分区情况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确定依据。2.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分析2.1必要性分析。从当地城市发展实际需求,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水安全战略需求的角度,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突出重点、有所侧重。2.2问题分析。重点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雨水资源有效利用、防洪与内涝灾害治理等角度分析试点区域存在的问题。2.3需求分析。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对试点区域的需求进行分析。2.4工作基础。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制度机制、做法与成效、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须附已开展工作、已建成海绵区域的视频辅助材料,说明和展示实际效果,不要做成城市宣传片)。2.5预期成效。3.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指标3.1目标和指标。总体目标应符合国办发〔2015〕75号文件要求,与当地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一致、清晰,并分解落实到各汇水分区、地块,提出具体指标以及指标测算依据。3.2技术路线和措施。强化总体布局,因地制宜提出经济可行、技术合理的技术路线;合理安排“渗、滞、蓄、净、用、排”各项措施,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工程设施作用,体现第1页共2页系统性、整体性、完整性,避免出现“为海绵而海绵”、lid措施“打补丁”、过度工程化等。3.3建设任务和投资估算。根据技术措施,在经济技术比较基础上合理安排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海绵型公园和绿地设施建设、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防洪和排水防涝、管网建设与雨水收集利用等工程项目,明确投资规模。3.4项目进度安排(甘特图)。4.建设运营模式4.1建设运营模式选择。鼓励采用“技术+资本”、总承包等方式统筹组织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项目,发挥整体效益。合同管理、激励约束和按效付费机制建设,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4.2ppp方案。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投融资结构设计及具体机制安排;采取明晰经营性收益权、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5.保障措施试点工作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政策制度、运营管理、资金保障、能力建设(能够满足试点目标监测和评估的要求)等方面。6.附件6.1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批复文件。6.2已出台的政策制度文件汇编。6.3已颁布的标准规范、技术导则、标准图集等(只列出名称和颁布日期)。6.4工作基础视频文件(光盘)。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