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导品牌的“维新之路”?!30亿造汽车波导创业团队的防御战?11月17日,波导造车的传言再度盛起。号称中国手机行业“狼”的波导似乎铁定要进入汽车业,用30亿打造汽车神话。据波导科技一位负责财务投资并参与汽车项目的徐姓经理证实,波导的确有意进军汽车业,目前已进入最后的实质性考察期,“徐总(徐立华——波导董事长)现在在南京出差,正考察南京汽车厂家”,“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是隋总(隋波——波导副总),他长期驻扎北京,负责全方面联络”。实际上,一直以来,媒体都弄错了一个地方:造车主角是二股东波导科技(即波导的创业团队),而不是平常所认为的波导股份。从本次波导造车宣传的力度和可信度方面来说,似乎达到前所未有的态度。正如一个资深人士说的一样,“波导科技的防御战正式打响了”。试探中国普天态度对于波导要造车的传言,业界普遍的观点是,今年手机市场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战愈演愈烈,利润率急速下降。凭借产业规模取胜的波导成本不断上涨,优势越来越小。第三季度季报显示:收入80.2亿元,而利润只有13亿元,毛利率更是从去年的24.55%降到第一季度的17%到现在的16.70%,净利润率只有1.86%。因此,寻找手机以外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就成为当务之急。而且,一直比较低调的波导董事长徐立华也曾对外公开宣称过:“手机行业竞争越来越残酷,据我所知,2003年国内手机产能将达到2亿部,而市场只能容纳8000万部左右,严重的供需矛盾注定今年国内手机市场很难做。”这位波导科技的徐经理也承认,波导造车是因为手机业的前景不明朗,只有“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但许多熟悉波导背景的业内人士却认为,波导造车另有所谋,很可能是内部股东矛盾所致。有人分析,“其实波导创业团队早在六月份的那场造车风波就开始试探中国普天的态度了”。据悉,中国普天拥有宁波电子信息集团56.7%的绝对控股权,而宁波电子是波导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拥有波导33.75%的股权,也就是说,中国普天以“曲线”的形式控制着波导品牌。而作为波导品牌的创业团队徐立华等人组成的波导科技集团在波导股份公司中却只是二股东,占股33%。2001年,普天实施“削藩统帜”,全面整合集团资源,强化管理,统一品牌,以实现普天总裁欧阳忠谋的“强势整合普天,进入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对直接掌控的下属子公司,普天制定了取消子品牌的最后期限,但波导却是一个例外。有分析称,在业内素以“强势铁腕”著称的欧阳忠谋,对于整合态度相当坚决,希望将旗下原来基本独立的子公司的“资产经营权”和“产品经营权”全部收归总公司,成为由普天集团母公司统一管理的整体。因此,波导品牌单独存在只能是暂时的,纳入普天战车只是迟早的事。对于一手打造波导的徐立华来说,这显然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造车寻找品牌退路随着徐立华出任波导股份的董事长之职后,一方面在为波导品牌的生存争夺话语权,另一方面则是不得不思考波导品牌的退路,毕竟,大股东在中国普天手中,听资本声音在业界更是屡见不鲜。因此,如果波导做不成手机了,也能在汽车业写下一笔,波导品牌也不至于就此夭折。而且,早在六月份,徐刚上任不久,波导就传出要造车的消息,虽然最后以波导股份公司发出公告澄清事实而告终,但普天对此事没太在意的态度更坚定了徐为品牌谋出路的决心。而且,随着美的、科龙、新飞、奥克斯等企业入主汽车行业的“热流”促进,以及在汽车业居高不下的利润诱惑下,波导“随大流”涌进去争食本身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为何在半年之内,波导两番传出要造汽车的消息呢?波导科技又意欲何为?我们可以在证券市场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在资本市场有一种叫“反收购”的防御战略,即有MBO想法的管理层为了防止国有股被秘密收购,或者为了向国有股持有者施加压力,一般会采取“反收购”战略,赢得主动,为成功进行MBO创造条件。而波导此举则与“反收购”的防御战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只是主角和身份而已。波导此举,进,则可以为波导品牌退出手机业后还能以汽车品牌的身份东山再起,而且,真正进入汽车业后,普天要整合波导,凭着波导高达20元的股价,中国普天还得掂量一下手中有多少真金白银;退,又可以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