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衡量薪酬的回报率薪酬的增长必须建立在企业的利润空间上。很多企业投资在人才身上的薪酬费用几乎每年都在增长,在不断的投入同时,却很少有人仔细思考过投资回报率的问题。传统的人力资源统计如雇员数量、流失率和绩效考核等级等数据已经不能满足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对薪酬的投入(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培训等)和回报(利润、绩效、满意度、敬业度、生产效率、成本控制)数据进行分析,才能更准确的了解企业的人才状况。薪酬回报率的一个简单的算法就是:薪酬回报率=营业收入一(营业支出+薪酬费用+福利费用)/(薪酬费用+福利费用),薪酬回报率高,这一方面表明企业用人高效精干,另一方面表明企业具有高度的利润空间;薪酬回报率低,一方面表明企业用人效率不高,另一方面表明企业的利润空间增长有限。因此,薪酬回报率高时可以适度加薪,薪酬回报率低时,则要深度分析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必要时采用甚至业务外包是裁员。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强调组织的扁平化,纷纷努力提高组织的劳动生产效率和人员配置效率,从而使得组织内部晋升的机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鼓励员工创造高绩效,通常都会将加薪与员工的绩效结果相关联,即依据员工绩效考核的结果来安排员工的加薪,从而使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能够获得累积性的回报。对大多数月薪制的员工来说,绩效加薪是“为绩效付酬的具体体现”,而“为绩效付酬”是当今薪酬管理中最重要的两大主题之一。绝大多数员工都希望企业能根据他们的工作业绩来支付报酬,而绩效加薪是实现这个期望的重要载体。因此,绩效加薪的目的是激励员工,为员工的工作业绩提供奖励,使员工的基本薪资和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价值保持一致,而并非是要区分员工的绩效差别。虽然绩效加薪会导致员工之间的薪资差别,但这种差别能反映员工业绩之间的差距,绩效优秀的员工的薪资理所当然应当得到增加。当然,在决定给员工加薪时,科学的薪资管理不但应该考虑员工的绩效,而且也需要考虑员工当前的薪资对比率的水平[薪资对比率=(目前薪资—薪级下限)÷(薪级上限—薪级下限)×100%]。举例来说:假如某企业平均加薪为10%,对绩效等级为优秀的员工,如果其薪资对比率在薪资等级内的级别较低,薪资对比率为25%的话,那么可以给其增加15%,甚至20%的基本薪资;但是如果其薪资对比率处于50%的水平,则只能增加10%的薪资;而如果其薪资对比率已经处于76%的水平了,则其绩效加薪的比例会低于10%,甚至可能不能再增加其基本薪资了。绩效加薪八步法本文发表于博锐|boraid|步骤一:确定绩效加薪的预算。假设公司对加薪的预算率为8%,公司发放的基本总薪资是2000万,则8%的加薪预算是160万。步骤二:汇总员工绩效评估结果,统计员工分布在各绩效等级中的百分比例。如图表1所示,假设绩效等级比例为:优秀20%(A等)、良好40%(B等)、合格30%(C等)、不合格10%(D等)。步骤三: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统计员工薪资对比率取值范围的百分比。如图表2所示,假设上分位百分比为15%,高分位百分比为40%,中分位百分比为25%,下分位百分比为20%。(薪资对比率低于25%的为下分位,薪资对比率在26%50%范围内的为中分位,薪资对比率在51%75%范围的为高分位,薪资对比率超过76%的为上分位)步骤四:将员工绩效等级的分布比例乘以员工薪资对比率的分布比例,确定绩效矩阵图中每个单元格的员工百分比,形成绩效矩阵图1(见图表3)。图表3中所有红色单元格的百分数相加的总和等于100%。(A1=3%,A2=8%,A3=5%,A4=4%;A1=3%的意思是企业中有3%的人员,他们的绩效等级为A并且薪资对比率处于上分位;B1、B2、B3、B4以及C1、C2、C3、C4同理)步骤五:假设绩效矩阵图1中每个单元格中的员工基本薪资增长如图表4所示,即处于C1方格中绩效评估等级为C等且薪资对比率为上分位的员工绩效加薪为1X;处于C2方格中的员工绩效加薪为1.2X;处于C3方格中的员工绩效加薪为1.4X;处于C4方格中的员工绩效加薪为1.6X;其余绩效等级为B等、A等如图表4所示,绩效等级为D的不予绩效加薪。步骤六:将图表3中(红色)各单元格中的员工分布比例乘以图表4中(红色)各单元格中绩效加薪的百分比,形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