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工作方案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或城镇化道路是指实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原则和方式,所要解决的是怎样实现城市化的问题。包括城市化发展模式的选择、城市化类型的选择、城市化动力和实现机制的选择及城市发展方式的选择。在2013年11月12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其中有一条指出了“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现在,城镇化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所以什么是城镇化。什么是城镇化道路.。在2001年3月时,“十五计划”第一次提出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国的城镇化道路经历了几个阶段。城镇化发展的启动阶段(1949—1957)城镇化发展的波动阶段(1958—1965)城镇化发展的下滑与停滞阶段(1966—1978)城镇化的恢复发展阶段(1979—1992)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1993—至今)2011年底,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2012年底,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为52.6%,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第1页共3页国际化、农业现代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快速推进。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必要性就愈发的凸显出来,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客观需要。是中国国情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选择。那么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特征是什么。双重经济转型背景,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紧密相联;双重城镇化方向,东部城市群和大都市圈和中西部农村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双重动力机制,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双重发展模式,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双重城镇化推动主体;双重要求,城镇发展方式多样化和科学化的城镇化道路;双重目标,注重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促进城镇化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同步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方向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并举,逐渐形成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立体式的城镇化网络。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梦这个概念,要实现中国梦只有新型城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中国的城镇化既不要片面地发展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也不要片面地发展小城镇或中小城市。也就是说,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既不能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道路,也不能同于许多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道路,而是要有“中国特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四城”并举。由于中国有着巨大的农村人口,单纯依靠哪种类型的城市或城镇都无法实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就提出“小城镇,大战略”,并制定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方针。此后随着建制镇标准的降低和撤县改市的兴起,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数量大幅提高,目前我国有小城镇2万多个。小城镇规模小,不宜发挥聚集效应,工商服务业落后,许多小城镇还保持着农村的面貌,使城镇化进程表现出缺乏工业化和人口支持的过度城镇化倾向。30年来,这个政策的实施,使全第2页共3页国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在全部城市人口的比重有所降低,中、小城市在全部人口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