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9页汽车产业后起国家发展模式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世锦2002-08-291.汽车产业后起国家的两种典型模式从近几十年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看,后起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两类典型的发展模式:一是以韩国为代表的“自主发展模式”;二是以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为代表的“完全开放模式”。韩国自主发展模式的要点是基本依靠国内资源,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包括自主开发能力、民族品牌、整车制造能力、国内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在产业升级和技术能力的提高过程中,虽然也通过技术引进等方式借助外部力量,但基本排斥外商的直接投资。由于单靠市场力量难以达到上述目标,政府主导成为这一模式的重要特征。政府的政策工具主要有:对民族企业进行较高水平的阶段性保护,以挡住外国产品的竞争;对国内市场竞争也采取较强的限制,利用严格的市场准入、产品分工等方式,力图达到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发挥规模经济的目标;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汽车企业的紧密结合以提高后者的资本实力;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建立比国内市场容量大得多的生产能力,通过政府出口补贴等方式,提高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与“自主发展模式”不同,选择“完全开放模式”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目标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通过发展汽车产业实现宏观经济增长目标,不单纯追求汽车产业链在国内的完整(如自主开发能力和民族品牌,而是在全球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扮演部分产品地区制造商的角色;通过汽车工业、其他相关工业和汽车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数量众多的就业岗位,以解决就业问题;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其具体做法,一是吸引国际上主要的汽车制造企业(整车、零部件)在本国投资,借助其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国际营销渠道等资源发展本土的汽车产业,目标是成为跨国公司某些产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开放国内市场,基于产品品种的差异采取大进大出方式,并努力实现净出口;三是一些国家注意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汽车工业,如西班牙紧凑型轿车的发展。这两类模式尽管所走的路径不同,但都使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或从明显弱势到在国际汽车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支柱性产业。由于所走路径不同,两类模式具有不同的特征。韩国的自主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产业链条完整,形成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这也是人们通常对韩国模式好评时最为推崇之处。在一个不算大的国家里,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建立起能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汽车工业,无论如何不能不说是一定意义上的成功,甚至可以被看成一种“奇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韩国模式的问题和弊端日益显露。韩国汽车工业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即研发能力、品牌)提升的过程中尽管付出了高昂代价,但其地位仍十分脆弱。过小范围的产业分布,使其成本降低存在着难以克服的技术上的障碍。最有问题的是作为韩国模式“特色”的政府主导或扶持。所谓政府主导,就是政府运用其强制性力量,全力支持少数大企业在短期在内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采取的手段包括国内严格的行业准入政策(限制竞第2页共29页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9页争)、银行的大量低息贷款、多种形式的出口补贴等等。这些在70-80年代被看成行之有效的手段,到了90年代却越来越多地与高成本、高风险、僵化、贪污腐败等联系在一起。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包括汽车工业在内的韩国经济受到重创决非偶然。危机后,“韩国模式”被深刻反省,韩国的汽车工业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大重组。可以预见,以往以“自主”为特征的韩国模式将难以为继。完全开放模式的特征是借助跨国公司的力量,按照产业增值链的国际分工,在一些本国具有比较优势(市场、劳动力、区位等)的领域,形成面向国际市场竞争的汽车产业,其竞争能力来自于某些产品的高效率生产。采取该模式的国家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功,尽管彼此之间的情况有所不同。在导致该模式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