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泸水县第二轮兴边富民工程防治艾滋病工作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执行单位:泸水县卫生局项目负责人:杨汝阳项目周期:2008年至2010年项目实施时间:2009年通讯地址:怒江州泸水县卫生局邮政编码:673100电话(传真):0886—3627772电子邮件:zhaolianyan805@163.com申请日期:2009年4月14日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一、项目背景(一)泸水县基本情况泸水县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云龙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福贡县,总面积3203.04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36.24公里,全县辖6乡3镇,71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万人,境内居住着傈僳、白、怒等22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以上。我县国境线长,信教群众多,全县有311个教堂,宗教主要有基督教、佛教、道教等,信教群众有32832人,其中,信仰基督教的有27832人,信仰佛教、道教的有5000人。全县9个乡(镇)中(除老窝乡外)有8个乡(镇)是边境乡镇,都由解放前的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均为少数民族"直过区"。泸水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有贫困人口7.4万人,占农业人口的57.8%,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泸水县逐步形成了以片马口岸为中心以俄嘎通道为辐射的立体对外开放格局。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为8927万元,财政总支出为4668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0元,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宗教、直过、贫困、高山峡谷和资源富集"七位为一体的县份。(二)艾滋病疫情与防治现状我县自1999年从服务人群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疫情呈现逐年迅速上升之势,形势非常严峻。我县的艾滋病流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流行速度逐年加快。1999年首次在六库“服务人员”中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随着监测技术的提高和监测范围的逐步扩大,发现的HIV感染者逐年增多。截止2009年5月31日,现住址在我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共有164例(其中男100人,女64人)。二是流行范围逐年扩大。1999年检出的HIV感染者只是性途径传播,流行范围仅局限在六库镇。截止2009年4月30日,泸水县9个乡镇都有报告发现感染者,艾滋病感染覆盖率达到100%,且三条传播途径并存,流行趋势非常严峻。三是感染者逐步发病。感染者逐步进入发病期,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机会性感染增加。艾滋病病人的出现预示着艾滋病发病高峰即将来临,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第3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页四是艾滋病感染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农村扩散的趋势明显。我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初仅局限于“性乱人群”和吸毒人群中。目前,HIV感染者中既有国家公务员,又有企事业单位职工、工人、农民、个体户、下岗失业人员,这充分表明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趋势明显。特别是2007年在我县边境某农村孕产妇中检出1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后,先后在该村筛查出15例艾滋病感染者,说明了我县边境一线农村艾滋病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泸水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2007年底,缅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估计有24万,成人流行率为0.7%,属于艾滋病的高流行区。由于与周边国家存在地域、经济、文化、语言等差异,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疫情、政策、策略、干预措施及效果也不尽相同,跨边境地区彼此缺乏疫情通报、交流,多边联合共同干预、应对、控制疫情的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使我县片马口岸和俄嘎通道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难度增加。在涉外婚姻方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底数不清由于跨境婚姻以外籍女性嫁入我县边境农村地区为主,且大部分为事实婚姻,不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也未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加之目前我县婚检机构尚未开展对跨境婚姻人群的艾滋病信息收集工作,无法掌握跨境婚姻人群的实际感染情况,也无法准确作出艾滋病流行形势分析。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