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必须避免的八*大教训目录推荐创业需要接地气——腾讯公司创始人张志东Tony序成功学太多——腾讯科技主编龙兵华前言一线创业的八大致命教训第一章盲目照搬国外模式不接地气爱日租:伪需求掩盖下的烧钱狂欢点点网:复制硅谷模式忌踏空需求今夜酒店特价:从水土不服到巨头打压第二章自己定义的需求不一定是真需求龚海燕二次创业:不熟悉领域的重重暗礁第三章过往经验是财富也可能是“包袱”惯性思维陷阱:网易前COO创业之旅“慢”的代价:大众点评十年沉浮第四章环境巨变固步自封出危机开心网:短期成功反成长远胜利绊脚石维络城之殇:移动浪潮之下的措手不及暴风影音:战略迟缓错失转型机遇第五章大规模转型风险高乐淘:五年三次急转弯的韧性不足好乐买:大平台误区和库存之痛转型之痛:点心移动的布朗运动第六章快速成长下的过度膨胀和管理失控拉手网之败:IPO冲刺冲出来的管理乱局冲动之殇:凡客的失控性大跃进第七章“兄弟义气”埋下团队内讧隐患红孩子往事:“中国合伙人”决裂第八章过度依赖合作伙伴丧失独立性巨鲸陨落:合作伙伴不靠谱的沉痛代价云云折戟社会化搜索:依附与独立的纠结后记推荐创业路上有许多未知的难关,容易跌倒摔跤甚至头破血流,创业者的勇气和执着非常值得尊敬,他们的深刻反思是最有价值的思想。腾讯网科技频道对10多位一线创业者进行采访,把他们的反思集结成册,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真实和坦白的反思最能给人启发,这个小册子很值得细读。——腾讯公司创始人张志东Tony序成功学太多了这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年代。无论我们身处机场,还是驻足书店,皆可看到大量企业家日记和管理教条,其理论系统而高端,具有很强的鼓动性,创业者趋之若鹜。遗憾的是,他们往往只谈成功之道,不提遇挫之苦。不仅如此,其成功之道,往往抽象而理论,对一线创业者而言,缺少具体而言的实际指导。相较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成功学,更接地气的挫折学可能更有价值。同样遗憾的是,即便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依然缺少这样的内容。这或许与中国的舆论环境有关:我们往往只是追逐成功,避谈挫折,避谈失败。即便是在以开放著称的互联网行业,也鲜有关乎创业实战的反思和教训。是做一些改变的时候了。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陆续对17位奋战在一线的互联网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思想,旁观他们的挫折,共享他们的荣光。我们期望系统地挖掘他们实战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归纳出一些脚踏实地的创业逻辑。如同我们预期的一样,他们的故事或许精彩或许可叹,但却少有成功学的高大上或假大空。他们有的,是触手可及的真实,以及学之即用的实诚。我们深知创业不易。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有着各种难以预料的陷阱和误区,创业者可能在任何地方一蹶不振,也可能在任何时候迷失方向。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是时代的勇者。他们摸爬滚打而来的经验教训,值得后来者去学习,当得起后来者尊敬。这是一本微薄之书,这是一份绵薄之力,这是一颗拳拳之心。我们希望用这本不太成熟的图书,向所有正奋斗在一线的创业者致敬!创业者万岁!腾讯科技频道前言过往的书刊报纸中,有太多的文字用来讲述创业的方法论,以及创业者的辉煌故事,实际上,创业本身是一部血泪史。我们看见的是成功融资、上市、纳斯达克敲钟等各种光鲜,看不到的是创业的种种艰辛,以及创业路上遭遇的种种挫折。新进入的创业者如何尽可能地规避创业路途上的一些大坑?作为过来人的创业者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我们总结了创业过程中的八大教训以供参考。这八大教训前5个是经营层面的教训,后3个是管理层面的教训。一般来说,管理是服从于经营,经营是选择对的事情做,管理是把事情做对。对创业而言既要选对事情,也要把事情做对,两者缺一不可。1.盲目照搬国外模式忽视国情不接地气商业模式是创业者在创业初期规划时遇到的首个问题。中国互联网过去10年的创业大潮中,硅谷一直是中国创业者的灵感来源。他们习惯于利用硅谷和中国之间的趋势时间差,把硅谷热门的初创公司的商业模式复刻到中国。在预计成功复制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在中国市场上遭遇水土不服的风险。近几年蹿红的创业公司中,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