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多元共治共享”方案(征求意见稿)创新社区治理,是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如何在社区居民身份多样、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居民价值取向多样、传统管理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提高社区治理能力。今年以来,碧江区创新探索“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大邻里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社区治理规范化、体系化、现代化,形成“组织引领、多元共治、功能完善、邻里融合”的治理体系,构建共有共商共享共建共治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一、背景与起因社区是广大居民工作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细胞,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是经营城市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碧江区现有26个城市社区,26个党支部,200个党员活动小组,居民党员2877名,社区居民24万余人。如何在社区居民身份多样、物质文化需求多样、居民价值取向多样、传统管理面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如何创新社区服务和治理成为当前创新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我国对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涉及的内容逐渐由优化社区服务扩展到社区文化、教育、卫生、环境、治安等领域。从目前收集到文献资料看,国外社区治理的研究不仅限于实践领域,而且正逐步上升到理论层面。探索创新社区治理体系,对于有效推动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创新社区治理的现实需要。国内的研究学者和社区实践工作者均认为,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模式严重制约着权力主体多元化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形成。社区治理中存在着基层政府职责不清、社区治理行政化、多元主体发育不均衡、社区资源缺乏整合、社区治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急需加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有待提高等问题。二是探索社区发展途径的现实需要。国外先进发达国家和国内东部发达城市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了城市社区治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对碧江区社区建设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由于社区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体现着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在比较借鉴国内外社区治理经验的过程中,要认第1页共8页真吸取其中有益西部地区社区发展的部分,要对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增强社区的自治水平和能力,构建社区治理网络体系,积极培育社区多元治理主体,鼓励多元社区治理主体参与社区建设。三是引领党群参与的现实需要。现从城市发展趋势看,城市治理能力提升已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五城联创”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城市的各种垢病开始凸显,物业管理、整脏治乱、文明创建、矛盾纠纷等工作都迫切需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创新“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社区大邻里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志愿服务载体和平台,孵化社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组织党员群众参与,培育功能性、服务型党组织,提升社区治理的水平和能力,让社区居民享受到多元化的优质服务。二、做法与经过(一)引导社会参与,提升共治认识。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按照“一核三轴、四联五心”的层次构筑管理服务体系,即一个社区综合党委,三个管理服务主体(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四类多元共建堡垒(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辖区企事业单位),五个互助活动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邻里互助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文卫服务中心),将居委会、社区工作站、驻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物业管理公司等党组织纳入社区综合党委,理顺社区各类党组织隶属关系,通过纵向建、横向联的方式实行区域化管理,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基层党建垂直领导体制,初步形成以社区综合党委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二是选优配强队伍。社区综合党委设党委书记1名,副书记2名,党委委员若干。负责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协调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辖区企事业单位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五共”建设开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共同促进社区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社区干部报酬正职提高到1800元/月,为社区干部缴纳养老及医疗保险,不断增强社区干部岗位的吸引力。探索从高校毕业生中直接选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