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处在正常环境下的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中采用的后张无粘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2.材料要求:2.1制做无粘结筋用的碳素钢丝或钢绞线,其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5223—1995,《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5224—1995的规定。2.2无粘结筋的涂层采用“专用防腐润滑脂”其性能、产品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JG3007—93的规定。2.3无粘结筋外包层材料、应采用高密度高压聚乙烯或聚丙烯,严禁使用聚氯乙烯。(测试在1900C时高密度高压聚乙烯挤出制品的融熔指数为(M1)0.2—2:聚丙烯(M1)0.5—0.15其性能应符合JGJ/T92—93技术规程要求。)钢丝束、钢绞线涂料层及包裹层的制作工艺如下:选盘→并束→涂油→包塑→冷却→牵引→收盘。生产中严禁随意调换挤出量、牵引速度及和温度,保证包塑质量。塑料使用前必须烘干或晒干,避免成型过程中由于气泡而引起塑料表面开裂。成型管壁厚度要均匀,发现破损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2.4制作完毕的无粘结筋成品质量应符合《钢绞线、钢丝束无粘结预应力筋》JG3006--93规定,且无粘结预应力筋用的钢丝和钢绞线,不允许有死弯。当有死弯时必须切掉,无粘结预应力筋中的每根钢丝应是通长的严禁有接头。2.5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的锚固系统构造,技术要求等必须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等的规定。2.5.1无粘结预应力筋用锚具可按(表1)选用(表1)无粘结预应力筋品种张拉端固定端D=15.0(>ф5)或d=12.0(>ф4)钢绞线夹片锚具挤压锚具、夹片锚具、压花锚具、焊板夹片锚具>ф5钢丝束镦头锚具、夹片锚具镦头锚板2.5.2无粘结预应力筋必须采用Ⅰ类锚具。在预应力筋强度等级已确定的条件下,锚具静载锚固性能应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2.5.3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由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静载试验测定锚具效率系数ηa和达到实测极限拉力时的总应变εapu确定。锚具的效率系数按下式计算:ηa=Fapu/ηp×Fcapu;Fcapu=ƒptm×ApmF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的实则极限拉力(kN);ηp-------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取0.97;Fcapu-------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中各根预应力钢材计算极限拉力之和(kN);ƒptm--------由预应力钢材中抽取的试件的实测抗拉强度平均值;Apm--------由预应力钢材中抽取的试件的截面面积平均值;2.5.4预应力筋的效率系数ηp应按下列规定取用:(1)对于重要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锚具,应按国家锚具类别锚具效率系数ηa实测极限拉力时总应变εapu(%)Ⅰ≥0.95≥2.0现行行业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92附录计算确定。(2)对于一般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使用的锚具,其进场验收,当预应力为钢丝、钢绞线时,ηp取0.97。2.5.5在预应力锚具组装件达到实测极限拉力Fapu时,全部零件均不应出现肉眼可见的裂缝或破坏。2.5.6疲劳荷载性能:Ⅰ类锚具的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除必须满足静载锚固性能外,尚需满足循环次数200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当预应力钢材为钢丝、钢绞线时,锚固后,无粘结筋能承受疲劳强度(试验应力上限取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65%,应力幅度取80Mpa,循环次数为200万次的疲劳性能试验)。试验经受200万次循环荷载后,预应力筋因锚具影响发生疲劳破坏的面积不应大于试件总面积的5%。用于抗震结构中的锚具,还应满足循环次数为50次的周期荷载试验,当预应力钢材为钢丝、钢绞线时,锚固后,试验应力上限取预应力筋标准强度的80%,下限取预应力筋标准抗拉强度的40%循环次数50次的周期荷载试验。试件经50次循环荷载后预应力筋不应发生破断。2.5.7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等张拉工艺的要求,并具有张拉放松预应力的性能。2.5.8锚固过程中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应符合现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6.4.5条。2.5.9锚具进场时,除应按出厂证明文件核对具锚具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尚应按下列规定进行验收:(1)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10%的锚具且不小于10套,检查其外观和尺寸。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缝纹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