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药学研究的技术要求一、名称及命名依据申报制剂首先应确定名称,制剂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拉丁名。制剂的命名应参照《补充规定》附件十和卫生部下发的《中药命名原则》。二、制备工艺及其研究资料新药的研究在处方决定以后,首先要进行与质量研究相结合的制备工艺的研究,在得到稳定的工艺以后,才能制备出质量可靠、能充分发挥疗效的样品,以保证在新药的药理、毒理、临床、质量标准及质量稳定性研究中获得可靠的结果。工艺不合理,会影响新药的疗效,工艺不稳定,会影响各项实验的结果,工艺不成熟,会影响新药的正式投产。例如有些工艺中采用了毒性大,易燃易爆成本高的有机溶剂提取或洗涤,无法进行放大生产。有些含有以挥发性有效成分为主的处方,采用水煎煮较长时间的提取方法,使挥发性成分大量逸失,如桂皮醛、丹皮酚等,影响疗效。有些药味中的主要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却采用长时间加热提取、浓缩、干燥、使有效成分遭到破坏,影响疗效。有些药味的有效成分在醇中不溶,却采用水煎酒沉的工艺,使有效成分在高浓度醇中被大量沉淀而损失,影响疗效。有些药味中的有效成分在水中不易溶出,用一般的煎煮时间,提取不完全,有效成分仍大量存在于残渣中,影响疗效。因此工艺研究是新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份,它具有提高疗效、稳定质量,便于生产的作用。(一)工艺研究的要求1.制剂研究目的首先应根据临床对治疗作用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剂型,如要求奏效的快慢,作用时间的长短、给药的途径,给药的方式,作用的部位,全身或局部作用等。其次再进一步考虑应尽可能使制剂内的有效部份含量高,生物利用度好、治疗剂量小、质量稳定性好。质量可控性强,安全度高及使用方便等。2.工艺设计原则按中医药理论和临床时治疗作用的要求,分析处方的内容和复方由各药味之间的关系,参考各药味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根据与治疗作用相关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理化性质,结合剂型制备上的要求,进行提取和制剂的工艺路线的设计和筛选。如某些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药物,根据其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已知其活血化瘀的有效部位为水溶性,因此工艺设计可以其水溶性成分的提取为主。又如某些具有健脾功能的药物,根据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其健脾作用与其增强动物胃肠运动的功能相关,则即可利用其增强胃肠运动功能的药理作用为指标,作为筛选工艺路线的依据。3.提职工艺(1)提取提取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有①被提取药材的粒径;②加溶剂量;③提取温度;④提取时间;⑤提取次数等。在研究提取工艺中对提取效果的评价,不宜单纯用浸膏中总固体量作为评价指标,因总固体量的高低往往并不代表提取效果的优劣,可采用处方内某药味的指标成分在浸膏中的总量作为评价的指标。例如四物汤的提取工艺研究,四物汤由当归、川穹、熟地、白芍四味药组成,以四味药的粒径(黄豆大,3~10目)提取水量(10倍量、15倍量),提取温度(95℃、80℃),提取时间(1小时、2小时)等四项因素二水平用正交设计安排、经过试验,以其中芍药甙在干浸膏中的总量为指标,得出最佳工艺为药材粉碎成黄豆大,加水10倍量。在95℃提取二小时所得的效果最佳。(2)固液分离经提取后将药渣与提取液分离,根据处方不同和制剂的需要可采用过滤、离心等方法,由于在药渣内仍包含一部分药液,如将药渣通过离心,可挤出药渣内所吸附的药液,有利于浸膏得率的提高。所得药液也可通过振动筛除去药液中的悬浮物,或通过超速离心机进一步除去药液中的混悬物,提高药液的澄清度。(3)浓缩应根据药物性质不同选用不同的浓缩方法,如减压浓缩、薄膜浓缩(离心式、外循环式、强制循环式)等、浓缩时的药液温度和受热时间的长短对药效均有影响,因此在制备工艺中宜规定浓缩的方法和温度,如在浓缩过程中因升温过高或药液流动小使在锅壁结焦,将影响浓缩液的质量,可用测定浓缩液中水不溶物量占总固体量的高低作为浓缩液的质量的评价,浓缩物应有适当的质量控制要求,如测定相对密度或其总固体量,或某药味指标成分的量等。(4)精制根据药物所含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理化性质...